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人类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发展,而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地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

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

(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

材料二:

在各类应用软件推动下,数字阅读日渐普及。数据显示,全民阅读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大众阅读用户规模和专业阅读用户规模分别达到4.3亿和1417.9万。“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数字阅读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说。

2019年是5G商用之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必将对数字内容产业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认为,随着技术升级,数字阅读服务将更加精细和多元。未来,面对用户多样化需求,数字阅读产业将为用户提供多层次、专业化、智能化、有声化和场景化等更加全面的服务。伴随新兴技术发展,智能接收设备类型逐渐丰富,将会出现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摘编自《5G:打开数字阅读大市场》)

材料三: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内容。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后,碎片化学习时代来临,这意味着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亟待转变。

B. 数字广播等新媒体的诞生使随时随地上网成为可能,从而为学习者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切实保证。

C. 材料二用强有力的数字证明我国已进入数字阅读时代,特别是5G技术的运用将使人们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D. 材料三从“阅读速度快”与“获取知识散”两个方面论证了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这与材料二的观点正好相反。

2. 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由于手机的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时刻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当你的心中填满了各种刺激源的时候,注意力不涣散、整个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

B. 碎片化阅读虽有助于尽快获取多元信息,但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如果缺乏特定目的,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不断延展阅读领域,也难以汇聚成深度的认识。

C. 虽然我们不能回到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看微博。网络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我们的阅读变成了无目标、无中心、无深思的“三无”浏览。

D. 上海一直都是时尚与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在阅读习惯上也紧扣时代脉搏,81%的上海读者会看电子书,上海读者碎片化阅读倾向和对电子阅读的接受度,均高于全国水平。

3.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教材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下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具有“全媒体性质”,人们以往创造的所有信息呈现方式几乎都可以进人互联网。比如迁移到网络上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B. 网络促生了“人——机——人”的交际模式,为人类建造了一个与现实空间相对立的虚拟空间,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

C. 网络时代应该多关注农村、西部等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以及离退休老人、家庭妇女等较少上网的群体,加强其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消弭信息鸿沟。

D. 目前,网络发展如火如荼。一旦它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我们极有可能被网络所奴隶,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思考。

4.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简要说明。

5.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请结合材料提几点建议。

下载Word版试题
《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D    3. B   

4.(1)开始由阐述“大数据时代”这一背景,引出对“碎片化学习”的研究分析;(2)接着论述“平民文化的兴起”和“新媒体的诞生”为“碎片化学习”提供资源和便利;(3)最后论述如何进行“碎片化学习”。   

5.(1)构建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2)有意识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并对“碎片化知识”进行再加工,构建新知识体系。(3)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多抽出时间进行深度阅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与“碎片化学习时代来临”无先后关系;

B项,“提供了切实保证”错,“新媒体诞生”只能使学习者的“闲置”时间得到利用,要想“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学习并对其进行“再加工”,因此“提供了切实保证”错。

D项,“正好相反”不当,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的,不存在观点相反的问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陈述了上海市数字阅读的普及程度,材料三论述了快餐文化的危害,提出应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的观点,D项与材料三观点无关。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B项,“相对立”错,原文内容为“虚实两个空间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新特点”。“网络语言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说法太绝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等。

“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是要求我们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材料一共有6段,第1-2段为第一层,第1段,“大数据时代……人类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引入“碎片化学习”的话题;第2段“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第3-4段为第二层,第3段主要说的是“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第4段主要说的是“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第5-6段为第三层,“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说的是如何进行碎片化学习。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材料一“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概括出答案第一点;根据材料一“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概括出答案第二点;根据材料三“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概括出答案第三点。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录入时间:2021-02-14 1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