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宋志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子将墨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予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洞悉厚葬之源。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不为某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这种实事求是精神,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载《文汇报》2013年12月28日)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均进行了批判。

B. 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C. 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持无鬼论,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D. 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伐异,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墨家包括“薄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B.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C. 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D. 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葬,且毫不避讳谈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B. 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家学者亦是如此。

C. 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

D. 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为学者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下载Word版试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宋志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灵活应变。要了解选项特征,常见选项信息表述类型有(1)正确信息(2)错误或无中生有的信息(3)答非所问或与题干不同类的信息。应对策略有(1)提取信息仔细对照(2)准确理解文段和选项信息的异同(3)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王充……对墨家的薄葬主张进行了批判。”错误。根据原文“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王充批评的是墨家信奉有鬼论。A错误。

B项,“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错误。根据原文“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不是作者认为,是王充认为。B错误。

D项,“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错误。根据原文“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是“很容易”,不是“总”。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错误。根据原文“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这些语句,我们得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是为了说明孔子的“此非不能,实乃不为”的。B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本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A项,“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和“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两种观点都对,但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根据原文,“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A错误。

B项,“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家学者亦是如此。”错误。根据原文“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王充和晏子都是儒家,都反对厚葬。B错误。

C项,“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错误。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不能得出当时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的结论。C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题目,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详细解说见后文题中)。2.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生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

录入时间:2021-02-21 09: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