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探亲·安石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探亲

安石榴

东北姑娘海蓝嫁给山东小伙柴万金四十八年,俏丫头变成了银发老人,却只跟老柴回过一次山东老家。为啥呢?海蓝说,不敢回了呗,再回,怕是心肝肚肺也得割一半留给婆家人。活不成啰!

柴万金出生在鲁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1960年到黑龙江大兴安岭找活路,被招为林业伐木工人,又依着他高小文化和圣贤之地的仁义,当了两年的伐木工人后就做了调度。1970年,柴万金二十五岁娶了同龄的东北漂亮姑娘海蓝。

小两口新婚燕尔,甜蜜得很。柴万金提出回山东老家看父母,海蓝没有个不答应的。两个人就开始准备礼物。他们工资高,福利好,一年四季的工作服都穿不完,再加上海蓝在商店做售货员。怎么说也有些便利条件,两个人准备了大包小裹一火堆。要出发了,海蓝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海蓝手腕上戴的是结婚时父母给她置办的一块瑞士英纳格表,而柴万金手腕上却是一块旧上海表,还是老丈人送他的。柴万金也不是挣得少,实在是月月都把钱寄回山东老家了。到结婚时基本上就是一个内外都干干净净的小伙儿。老丈人是个爽快人,不仅不责怪,而且还夸他是孝子。不过也说了。海蓝是家中最小的,嫁妆偏多些兄姐们不会说什么,即使这样也不能给女婿买新表了。老丈人说你就戴我这块旧表吧,看个钟点还是很准的。可要回山东老家了,小两口要面子啊,尤其海蓝,疼丈夫,要他在家人面前赚足面子,就跟自己的朋友小红借了她丈夫的英纳格男士手表。

千里迢迢奔山东,一个月之后小两口原路返回,到家时冷不丁地娘家人都不敢认他们了。走时小两口都穿着毛料套装大皮鞋,此时站在父母面前的一对小人儿却成了逃荒的乞丐,他们穿着农家织布的裤褂、黑布鞋,小脸儿憔悴不堪.海蓝哇的一声就哭了,只说了一句话:妈,我这辈子再也不回山东了!

原来小两口带的礼物悉数送出,最后自己穿的衣服也让婆家人要去了,海蓝奋力保住了自己的手表,却眼睁睁地看着小叔子把丈夫手腕子上的表戴在自己的手腕上。

回东北之后好久,海蓝才跟父母兄姐说:那个穷啊,别提了。没法说,简直都成胡子土匪了,看着你时眼睛都是红的,那块手表还是海蓝私下里接了母亲的钱,赔了人家。可是从此,海蓝发誓不回老家,也不许柴万金再回去,当然每个月海蓝都会准时给老家寄钱。

其实,海蓝不许柴万金回老家是气话,柴万金也的确是因为工作忙很少回老家,整整二十年他只回了三次,两次奔丧,一次是公差绕道探亲。每次回来大同小异,都是被搜刮得囊中空空。海蓝就是因为这,明白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穷,便是个无底洞。

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老家渐渐地不要钱了,相反,来信来电话总是热情邀他们回家看看,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家乡可美了。海蓝听了,笑笑,当个故事听呗,对老家的恐惧已成为她的一个心病,一直到两个小孙子不用看护了,老两口突然没事可做,柴万金的思乡梦就浓了起来,晚上都无法入睡了。海蓝心软了,说:老柴,我们回山东老家看看吧,就当是旅游。

两个人说走就走,到了山东德州一下火车,就看到一群人来接他们少说也有二十几口子蜂拥而来,还大声嚷嚷着,叫大哥大嫂的,大爷大娘的、大舅大舅母的,还有叫爷爷奶奶的。海蓝本来有些发蒙,忽然发现这群人奔到离他们十几米时,突然一起向他们跑了过来,手臂也都伸出来了。海蓝脑子嗡的一下。拉着老柴的手大叫:可不好了,快跑吧,胡子又来了……

事后坐在小叔子家的小洋楼里,海蓝都不好意思了。小叔子说,嫂子我不怪你误会,那些年咱家太穷,的确拖累了哥哥嫂子,我们心里都记得你们的好。现在不同了,咱家日子是什么样子呢?这么跟你们说吧,你就往好里想。怎么想都不过分,就是这么好!接着就跟哥嫂仔细讲解了这四十年家乡的变化。

吃团圆饭的时候,小叔子捧出一瓶五粮液,庄重地给兄嫂斟上,并提议为兄嫂的健康干一杯!这时候柴万金站起来,笑呵呵地说:我已经听明白了,我们家经过了千辛万苦奔上的好日子,是有个转折点的,那就是让中国老百姓永远铭记的1978年。那么我们就为这四十个美丽的春天干杯吧!

大家齐声赞好,屋里笑声一片,浓郁的酒香四处飘散,多么像幸福四溢的生活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说海蓝嫁给山东小伙柴万金四十八年,却只跟老柴回过一次山东老家,而且是不敢回,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B. 柴万金每次探亲回来大同小异,都是被搜刮得囊中空空。这几次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因贫穷而导致社会公序良俗被破坏殆尽的现实。

C. 海蓝因为第一次探亲时的遭遇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敢再和丈夫回家探亲,但她坚持给老家寄钱,可见其性格中的善良与贤淑的一面。

D. 海蓝和丈夫第二次回山东老家探亲时,小叔子家住的小洋楼、喝的五粮液酒与以往的一穷二白、见了东西就抢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小说以“探亲”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对小说中柴万金的五次探亲,作者用墨并不均匀,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探亲·安石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探亲”是小说的线索,以它为题把生活于林场的海蓝与柴万金农村的亲人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探亲”也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以它为题便于在柴万金夫妇探亲的过程中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突出小说的主题;③“探亲”还是小说关注社会生活的角度,以它为题能以小见大,以平民的生活小事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宏大主旨。

3. ①小说对柴万金五次探亲经历的叙述有详有略,其中详写了第一次与第五次柴万金与海蓝夫妇探亲的故事,略写了中间三次柴万金独自探亲的经历;②详写第一次与第五次探亲,是因为这两次经历海蓝都亲自在场,它们给海蓝的感受完全不同,详写可以把亲人们以往的“穷”“匪气”与现在的“富”“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旨;③中间三次探亲与第一次探亲“大同小异”,说明家乡没有什么变化,略写使情节简明;但它们一方面强化了故乡的“穷”,另一方面说明柴万金夫妇并没有因为家乡的“穷”而与亲人断了联系,从而为第五次探亲做铺垫,因而又不能不作简要交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B项,“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因贫穷而导致社会公序良俗被破坏殆尽的现实”表述失当。因为小说中所谓的“抢”只发生在亲人之间的行为,并没有针对外人;并且“胡子”“抢”在小说中只是一种诙谐的说法。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探亲”作为小说的标题,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分析其作用。从情节结构上,“探亲”是小说的线索,也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塑造上,小说对柴万金五次探亲经历的叙述,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题上,柴万金夫妇探亲的过程,以小见大,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突出小说的主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品的情节结构及构思的妙处。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情节设置的一般手法和首尾特色等角度解答。情节设置基本技巧:倒叙,照应,伏笔,过渡,铺垫,详略,点题等。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分析题干“柴万金的五次探亲,作者用墨并不均匀”可知,本题要求分析记叙的详写与略写,并分析其作用。解答时,首先分析哪些情节是详写,哪些是略写,结合情节、主题等方面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柴万金五次探亲,详写的是第1次和第5次,包括第1次出发前的准备、回来后的狼狈,第5次亲人们应接的场景等。分析作用时注意以下几点:5次探亲,其中前4次基本相同,与第5次构成对比,由此分析作者详略的安排;第1次和第5次都有海蓝陪同,便于通过海蓝的切身感受表达两次探亲的不同,这也是作者详写的原因。

【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情节,揭示主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暗示象征,深化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小说阅读题中,如果题目中问到:小说以“XX”为题目的好处是什么?小说以“XX”题目的目的是什么?小说为什么以“XX”为标题?我们一般可以考虑从小说标题的作用角度去解题。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运用专业术语,还要结合文本作具体阐释。

录入时间:2021-02-21 10: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