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比邻·聂鑫森》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比 邻

聂鑫森

仲夏时节,五点钟的样子,天就露出了鱼肚色。

七十岁的常惠生,赶忙下床,他的妻子问道:“你到哪里去?”

“到德山家去看看。”

“德山被他儿子接到城里治病去了,那座房子空空的,有什么看头?”

“他临走前把钥匙交给了我,我去开开门,让房子透透气。说不定哪天他就回来了,还来和我们做邻居。”

常惠生从枕头下摸出钥匙,小心地掂了掂,然后塞到口袋里。这一串钥匙可以打开尹家的大门、卧室门、仓库门……不是情如一家人,不会对他这么信任。他走出卧室,穿过堂屋,再打开自家的大门,跨过高高的门槛,站在台阶上,便望见了几百米开外的尹家老屋。

常惠生突然觉得眼睛有些润湿,喃喃地说:“德山呀,我在这里等你回来。”

他走下台阶,沿着一条被林荫遮蔽的小路,朝尹家老屋走去。

这个村有三四十户人家,住得很分散,到处是半裸半掩的土石山丘和坡地,稀稀拉拉地只长矮小的杂树、荆棘和野草。常家和尹家住的这一面坡地,原叫秃毛坡,但现在却有了成片的树林,还有了许多自开自谢的野花。常惠生的儿子常凯是个农民企业家,先在城里经营农副产品市场,早几年回到老家创建农业科技园,事业红红火火。他的科技园就在坡下的小河边,呼啦啦沿河排开几百亩地,瓜果蔬菜全是早熟、高产、优质品种。他不喜欢秃毛坡这个名字,遂改名为锦绣坡,单位则称为“湘楚锦绣坡农业科技园”。

常惠生曾对儿子说:“这面坡是我家和尹家共有的宅基地和自留山,你改名问过他吗?”

儿子说:“问他做什么?他肯定会同意的。这几十年,你们二老对尹家施惠多多,他报过什么恩?”

“混账东西!有你这样说话的吗?就算我们帮过人家一点小忙,老想着人家怎么回报,那么原本的动机就歪了。”

儿子赶忙说:“爹骂得对,我……再不乱说了。”

常惠生缓缓地走在小路上,不时地见到带露的枝叶横到路中来,他像小孩子一样,用手轻轻拈住枝叶放到嘴边,去舔晶亮的露珠,舌尖似乎有了一点甜味。他和尹德山同年,两家人的上一辈子就是邻居,童年时他们清晨相邀去远处砍柴,见到枝叶上的露珠,也是这样去舔,比谁舔得多舔得快。

常惠生忍不住哈哈大笑。

后来,他们都成家了,又都有了孩子。

尹德山个子瘦小,还有哮喘病,儿子尹忠十岁时得急性阑尾炎,是常惠生催促尹德山,两人连夜轮流背着尹忠赶往几十里路外的镇医院,并代交了医药费,这才保住了尹家的这条根。尹忠读初中、高中、大学时,常惠生不时地资助学费……

常惠生从不认为邻里之间相互帮个忙,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为什么一定要人家念念不忘。尹忠大学毕业后当了中学教师,经济宽裕了,一定要归还历年来的欠款,常惠生说:“你爹记的账,我不认,是他记错了。”但这满坡的绿意和清凉,悦目清心,常惠生却不拒绝。

终于到了尹家老屋前,常惠生掏出钥匙打开大门的牛鼻子铜锁,也不急着进去,在高门槛上坐下来,点着一支烟,慢慢地抽。

尹德山去城里治病,一眨眼就十天了。临别时,他对常惠生说:“我的心脏病有日子了,怕耽误儿子的工作,又舍不得常大哥你,一直没言语,现在看来是拖不下去了。这串钥匙就交给你了,让老屋不长霉不生虫。我会……回来的……”

仿佛尹德山真的回来了,也坐在门槛上。他们平日里相互走动时,就喜欢坐在门槛上抽烟、聊天。

风吹满坡树叶,沙啦啦地响,就像他们高高低低的说话声。

常惠生抽完了烟,起身进了堂屋,打开卧室门,进去后再打开朝南的窗户,屋里顿时明亮起来。

……

这年夏至后,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骤然而来,下得昏天黑地,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山洪暴发,各处山体滑坡,不少人家的房子被夷为平地。只有秃毛坡因树木多而密且扎根深,居然岿然不动,常家和尹家的房子毫发无伤。特别是坡下的科技园,因排水系统好,安然渡过这一劫。

常惠生对全家人说:“你们不是说尹家没有回报我们吗?德山几十年栽树、护树,不言不语地护佑我们!”常凯低下了头。

常惠生马上打手机给尹德山,没有回应。常惠生忍不住大哭起来。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惠生望见尹家老屋后突然禁不住要流下眼泪,既表现出了常惠生睹物思人对尹德山的思念之情,也隐含地写出了常惠生对尹德山病情的担忧。

B. 关于“秃毛坡”改名为“锦绣坡”的事情,常凯对于父亲常惠生的质问不屑一顾,反而说尹德山不懂报恩,由此可见常凯是一个以怨报德的人。

C. “我会……回来的……”一句看似简单,实则用心,支支吾吾的语气暗示了尹德山对于自己能不能回来并没有把握,为下文写他的离去埋下了伏笔。

D. 小说结尾作者将常家和尹家住的这一面坡地仍称为“秃毛坡”,而非“锦绣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常惠生和尹德山和谐友好的比邻关系的肯定。

2. 常惠生父子二代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以现在为叙述起点,却花更多笔墨来写过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比邻·聂鑫森》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常惠生看重和谐友好⑰邻里关系,而常凯更注重个人发展;②常惠生乐于助人、不求回报,而常凯更认为施恩要有回报;③常惠生更多地留恋过去,而常凯更多地看重当下现实;④常惠生淳厚朴实,常凯自私而不乏良知。   

3. ①为读者提供两人过去信息,丰富文章内容。②采用插叙,使情节错落有致,富有艺术感。③过往和现在相映衬,突出两人的善良形象。④利于表现两人之间深厚而持久的邻里情谊。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由此可见常凯是一个以怨报德的人”错误。结合“儿子说:‘问他做什么?他肯定会同意的。这几十年,你们二老对尹家施惠多多,他报过什么恩?’……‘爹骂得对,我……再不乱说了’”分析,常凯对父亲的质问不屑一顾,并指责尹德山不懂报恩,说明常凯是一个有点自私自利的人,而非以怨报德的人。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常惠生曾对儿子说:‘这面坡是我家和尹家共有的宅基地和自留山,你改名问过他吗?’”“儿子说:‘问他做什么?他肯定会同意的。这几十年,你们二老对尹家施惠多多,他报过什么恩?’”“混账东西!有你这样说话的吗?就算我们帮过人家一点小忙,老想着人家怎么回报,那么原本的动机就歪了”分析,常惠生乐于助人、不求回报,而常凯更认为施恩要有回报;结合“常惠生的儿子常凯是个农民企业家,先在城里经营农副产品市场,早几年回到老家创建农业科技园,事业红红火火。他的科技园就在坡下的小河边,呼啦啦沿河排开几百亩地,瓜果蔬菜全是早熟、高产、优质品种。他不喜欢秃毛坡这个名字,遂改名为锦绣坡,单位则称为‘湘楚锦绣坡农业科技园’”“常惠生从不认为邻里之间相互帮个忙,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为什么一定要人家念念不忘”分析,常惠生看重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而常凯更注重个人发展;结合“他不喜欢秃毛坡这个名字,遂改名为锦绣坡,单位则称为‘湘楚锦绣坡农业科技园’”“儿子赶忙说:‘爹骂得对,我……再不乱说了’”分析,常惠生淳厚朴实,常凯自私而不乏良知;结合“他和尹德山同年,两家人的上一辈子就是邻居,童年时他们清晨相邀去远处砍柴,见到枝叶上的露珠,也是这样去舔,比谁舔得多舔得快”“但这满坡的绿意和清凉,悦目清心,常惠生却不拒绝”“只有秃毛坡因树木多而密且扎根深,居然岿然不动,常家和尹家的房子毫发无伤。特别是坡下的科技园,因排水系统好,安然渡过这一劫”“常惠生对全家人说:‘你们不是说尹家没有回报我们吗?德山几十年栽树、护树,不言不语地护佑我们!’常凯低下了头”等分析,常惠生更多地留恋过去,而常凯更多地看重当下现实。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结构安排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以现在为叙述起点,却花更多笔墨来写过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需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叙述方式、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结合“他和尹德山同年,两家人的上一辈子就是邻居”“后来,他们都成家了,又都有了孩子”“尹德山个子瘦小,还有哮喘病,儿子尹忠十岁时得急性阑尾炎,是常惠生催促尹德山,两人连夜轮流背着尹忠赶往几十里路外的镇医院,并代交了医药费,这才保住了尹家的这条根。尹忠读初中、高中、大学时,常惠生不时地资助学费……”等分析可知,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两人的信息,丰富文章的内容,用在叙述中插入过去的事情,插叙可以是文章情节富有变化。结合“他临走前把钥匙交给了我,我去开开门,让房子透透气。说不定哪天他就回来了,还来和我们做邻居”“不是情如一家人,不会对他这么信任”“他和尹德山同年,两家人的上一辈子就是邻居”“后来,他们都成家了,又都有了孩子”“常惠生从不认为邻里之间相互帮个忙,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为什么一定要人家念念不忘”“临别时,他对常惠生说:……让老屋不长霉不生虫。我会……回来的……”“常惠生马上打手机给尹德山,没有回应。常惠生忍不住大哭起来”等分析可知,过往和现在相映衬,突出两人的形象,表现深厚、持久的邻里情谊。

录入时间:2021-03-09 10: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