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在凝视故乡中审视自我·若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凝视故乡中审视自我

——读散文集《结庐在人境》

若水

房蒙的散文集《结庐在人境》首篇是《故乡》,可见“故乡”二字于作者和本书有着特殊意义。作者在书中称他的故乡为溪坪——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化名——这个地处沂蒙山区的静僻山村,是作者幼年时期生长的地方。这里有着具象的山水风景和生动的乡土人情,饱含着阳光和泥土的芬芳。作者把自己投入到与故乡的关系之中审视、发现自我。

书中的故乡更多是一个文学象征意义上的场所,是一个已经过滤和淘汰掉痛苦记忆的地方。它装载着作者的生命原点、记忆起点,以及追求“真善美”人生价值观的初始点,潜藏着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的原始密钥,是随时可以回归的心灵家园和精神栖息地。作者曾在书中反复提及一顶斗笠,那是在自认为已非小孩子之际,斗胆向母亲申请由自己专门在集市挑选的斗笠,体现着个人自由意志的初步形成。作者在《蓝色翅膀》中专门详细描写了斗笠被风吹走的过程。这在现实生活中本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但作者却一直耿耿于怀。一个人在衡量自己的物件时,首先看重的应该是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这才是最为珍贵、最为本真的生活态度。这顶斗笠其实不再是斗笠本身,已经文学意象化了。这是故乡一段已经消逝不见的美好时光,也是作者个人再也回不去的童真岁月,代表了他对真善美的孜孜追寻。

作者经常在记忆中的故乡穿梭,通过与现实的人和事对比,去体味人间真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在《肖》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比儿子与自己幼年时异曲同工的种种荒唐表现,展现了爱与宽容的力量,让人体会到了生命传承的意义。但有时,成长却也意味着失去。我们这一代人,是典型的“过渡人”和“半裁人”。在农村长大却又在城市定居,是根植于土地上的作物,却又在高楼大厦的半空中存活,身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却又饱受农业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这使得我们的思想行动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和犹疑特征:讨厌喧嚣却又害怕孤独,享受人间烟火却又渴望精神家园,不愿随波逐流却也不想踽踽独行,思想上坚守传统,行为上却又放弃传统,常常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却又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享受心灵沉思的安宁。所以,作者在自我介绍时写道:“思想开放的行动保守派,乐观旷达的悲观主义者,田园既茏的心为形役人。”在作者看来,那顶落在悬崖半空、被斜坡上的荆棘勾住的斗笠,正是他目前心境的写照。斗笠,这个农耕文化的象征,被风这个时间的具象吹到上下无着的尴尬境地,不正是作者逃离乡野、投身城市,却又对乡村生活念念不忘的画像吗?

面对这种成长和时代困惑,作者在以故乡为具象载体构造的心灵空间中,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藏区高原途中的悲悯,到辽阔大草原上的顿悟,从克孜勒苏河畔的随想,到天荒坪小镇的沉思,都留下了作者思考的印记。《大地》开头作者说:“我也曾于暮色四合时分疾行在乡野的路上,是的,归家的路上。如今还能真切地体会到那种归家的急切,仿佛脚步再慢一些,我就会被拦阻在外面的世界,从此失去走进家门的资格。”通过这本散文集,作者写出生命是从出发到回归再认识、再发现的历程。回归的过程,就是体味爱、发现生活本质的过程。作者笔下的心灵故乡,让人时时能够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充实和满足,这源自作者内心的真诚。

一本好书,总能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或生活的影子。品读《结庐在人境》,我似乎总能在恍惚中看到自己,也总感觉它是能够安神静气的一杯清茶,含有能够帮助我们苏醒记忆的神奇配方,借助这些记忆密码,也许就能够找到回归心灵故乡的路。

(摘编自2019年11月06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中的故乡溪坪只是化名,不能寄托作者对自己真实家乡无尽的热爱。

B. 从房蒙自我介绍可以看出,他天生就是一个在思想行动中呈现矛盾和犹疑特征的人。

C. 为了对成长和时代的困惑进行深入思考,房蒙以故乡为具象载体构造了心灵空间。

D. 房蒙用真诚构建的自己笔下的心灵故乡,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充实和满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本论部分论证角度丰富,层次清晰。

B. 文章中斗笠是一个重要物象,作为论据在本文不止一次出现,但论证的观点不一样。

C. 本篇文章采用了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手法,既阐述房蒙的观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D. 文章末段论证了《结庐在人境》对我的影响和启发,较好的达到了图书推介的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衡量自己的物件时,最为本真的生活态度应该是首先看重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

B. 从文中可以看出,本文作者若水和散文集《结庐在人境》作者房蒙有着经历的共通性。

C. 如一本书不能让读者看到自己或生活的影子,找到回归心灵的路,它就不是一本好书。

D. 有人说“书评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后的成果”,这与本文作者的书评理念是一致的。

下载Word版试题
《在凝视故乡中审视自我·若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A项,“不能寄托作者对自己真实家乡无尽的热爱”错误,由原文“这个地处沂蒙山区的静僻山村,是作者幼年时期生长的地方”“这里有着具象的山水风景和生动的乡土人情,饱含着阳光和泥土的芬芳”可知,《结庐在人境》中的故乡溪坪虽然是化名,但依然寄托了作者对家乡无尽的热爱。

B项,“他天生就是一个在思想行动中呈现矛盾和犹疑特征的人”错误,由原文“这使得我们的思想行动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和犹疑特征:讨厌喧嚣却又害怕孤独,享受人间烟火却又渴望精神家园,不愿随波逐流却也不想踽踽独行,思想上坚守传统,行为上却又放弃传统,常常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却又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享受心灵沉思的安宁”可知,他在思想行动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和犹疑特征,是环境和时代变化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C项,“为了对成长和时代的困惑进行深入思考,房蒙以故乡为具象载体构造了心灵空间”错误,由原文“面对这种成长和时代困惑,作者在以故乡为具象载体构造的心灵空间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可知,作者不是“为了对成长和时代困惑进行深入思考”,才以故乡为具象载体构造了心灵空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

C项,“本篇文章采用了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由原文“经常在记忆中的故乡穿梭,通过与现实的人和事对比,去体味人间真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可知,此处“对比”是指作比较,本文并未展开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

C项,“如一本书不能让读者……找到回归心灵的路,它就不是一本好书”错误,由原文“一本好书,总能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或生活的影子。品读《结庐在人境》,……借助这些记忆密码,也许就能够找到回归心灵故乡的路”可知,“找到回归心灵故乡的路”不是好书的共性特点,只是作者品读的感受。

故选C。

【点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或显或隐的观点和态度,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在高考中,命题人往往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来考查考生捕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这些材料往往具有以下特点:①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文章的各个地方,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地方;②作者的观点态度比较隐晦,并不直露;③作者的观点态度含蓄委婉,有时寓于物外,间接地流露出来;④作者在某一句、某一段或全篇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⑤作者对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看法和态度。解答这类试题,在通观全文,立足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对于隐含的信息,要用清醒的头脑,分析的眼光,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加以辨析,从原文的主旨上加以思索,力求从隐含信息中把握作者的态度。

 

录入时间:2021-02-02 11: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