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小说中的娱乐精神·周明全》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夏曾佑以猫论虎之说其实与金圣叹想象小说家“解衣踞地”作扑、掀、剪一样,都无法解决打虎的知识性难题。从小说家的角度来看,正因为这是读者无法印证的知识,所以才使他获得了发挥的空间。《水浒传》“武松打虎”这个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所谓一扑、一掀、一剪的三段式打斗过程,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三拳是异曲同工的,后者用油酱铺、彩帛铺、全堂水陆道场的生活知识唤起读者的真实感,武松打虎则用人虎相搏同样“事不过三”的过程感营造出一种匪夷所思的真实感,并成就了《水浒传》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也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以达到绝佳的娱乐效果。如第三十九回写太上老君很不情愿地递与孙悟空一粒金丹去救活乌鸡国王,孙悟空接了金丹,就往口里丢,慌得老君揪住孙悟空就揝着拳头。作者写道:“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点出了孙悟空戏弄老君的生理特点亦即这一描写的知识点。又如第六十八、六十九回在朱紫国的描写,将中医诊脉、医药知识真假参半地糅和在一起,娱乐效果也极强。

当然,为了不影响小说的娱乐效果,一些小说家在纳入知识性内容时,还会根据情节展开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排。也就是说,娱乐化的知识要素,不一定都是准确无误的知识。关键是,知识性不应成为娱乐性的障碍。而在一些小说中,我们也确实看到,知识的生硬或过度阑入,也可能会降低小说的“易读性”和“可读性”,进而降低小说的娱乐性

节选自刘勇强《小说知识学: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维度》

材料二:

赛珍珠以亲身感受准确、贴切地阐明了这样一种事实:“中国小说主要是为了让平民高兴而写的。我用高兴一词并不是只是指让他们发笑,虽然那也是中国小说的目的之一。我指的是吸引和占有整个思想注意力。我指的是通过生活的画面和那种生活的意义来启发人们的思想。我指的是鼓舞人们的志气,但不是凭经验谈论艺术,而是通过关于每个时代的人的故事,使人们觉得是在谈他们自己”。与说教、解忧和劝谏都不同,在民间,小说是人自然性情的流露和外化,能给人以快感,在认识、娱乐、教育、交际、陶冶、启迪、审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效。她进一步从本质上提示了民间小说与圣贤哲人著述的相异点:“中国学者的态度终究未能压制住故事在民间的‘生长发育’……文学这一样式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是那么生机勃勃,贴近生活,着实让人吃惊。中国人生哲学经典著作中的人物均是中国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模样,换言之,那是理想的境界,而在故事和小说中,人们发现的才是真实的中国人。”这与黑格尔所谓欣赏者“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他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现的对象起共鸣”的理论表述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节选自刘澍芃《赛珍珠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可以说,娱乐性是中国小说与生俱来的美学特征,娱乐性并不能使小说思想更深刻、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境界,但可以使小说更好看,更具可读性,构成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即使在小说更多元发展的今天,娱乐性极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完全忘记了小说的娱乐精神。要么在急于批判现实中迷失自我,要么被世俗利益牵制,被低俗趣味蒙蔽。近些年,又呈现出小资化的写作倾向,缺乏对来自土地、来自于生活一线的、来自底层的鲜活生辣的生命状态的书写,而这恰恰是娱乐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导致了现在很多小说,无论作者如何吹嘘自己小说创作的高妙,尽管理伦家如何去阐释它的社会价值和美学意义,但普通老百姓并不买账,这个事实,即便在我们著名作家中并不少见。譬如莫言,获得诺奖,按理应该是一时洛阳纸贵,然市场销售并不好。我想,或许文学的娱乐精神的缺失,没真正唤起底层的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吧。

节选自周明全《中国小说中的娱乐精神》

1. 下列对材料中中国小说“娱乐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娱乐性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表现为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达到绝佳的娱乐效果。

B. 一些小说娱乐性降低可能是由于知识的生硬或过度阑入导致的“易读性”“可读性”降低。

C. 娱乐性是中国小说固有的美学特征和不可或缺的要素,并使小说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D. 文学娱乐精神缺失,不能唤起底层阅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导致作品在市场上销售不佳。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创作角度看,作者利用读者无法印证的知识获得了发挥的空间,比如《西游记》中朱紫国寻医诊脉的描写。

B. 赛珍珠认为,中国小说的主要社会功能是通过生活的画面和那种生活的意义来启发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志气。

C. 引述黑格尔所谓欣赏者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自己的理论佐证了赛珍珠“贴近生活”,描写真实的人的文学创作观点。

D. 在急于批判现实和被低俗趣味蒙蔽中,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

3. 结合选文,请对当今时代恢复小说的娱乐精神提几点建议。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小说中的娱乐精神·周明全》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①(从小说传统看)借鉴传统小说娱乐性经验,知识要素也可以娱乐化。②(从创作内容看)小说要娱乐群众,贴近生活,书写鲜活的生命状态。③(从创作理念看)避免创作功利化(“不要在急于批判现实中迷失自我,被世俗利益牵制,被低俗趣味蒙蔽。”)。④(从读者意识看)关注民众的阅读兴趣,不要让知识和教化束缚想象的手脚。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中中国小说‘娱乐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中国小说“娱乐性”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A项,“娱乐性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表现为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以偏概全,结合“《西游记》也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以达到绝佳的娱乐效果”分析可知,原文指《西游记》。C项,“并使小说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原文矛盾,原文为“娱乐性并不能使小说思想更深刻、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境界”。D项,“文学娱乐精神缺失”错误。结合“按理应该是一时洛阳纸贵,然市场销售并不好。我想,或许文学的娱乐精神的缺失,没真正唤起底层的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吧”分析,文中是或然、推测,不是事实。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错误。结合“然而,近百年来,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完全忘记了小说的娱乐精神”分析可知,文中指“近百年来”,不是中国小说全部。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材料一“《西游记》也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将中医诊脉、医药知识真假参半地糅和在一起,娱乐效果也极强”“娱乐化的知识要素,不一定都是准确无误的知识。关键是,知识性不应成为娱乐性的障碍”分析,借鉴传统小说娱乐性经验,知识要素也可以娱乐化;结合“文学这一样式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是那么生机勃勃,贴近生活,着实让人吃惊”“与说教、解忧和劝谏都不同,在民间,小说是人自然性情的流露和外化,能给人以快感,在认识、娱乐、教育、交际、陶冶、启迪、审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效”分析,小说要娱乐群众,贴近生活,书写鲜活的生命状态;结合“要么在急于批判现实中迷失自我,要么被世俗利益牵制,被低俗趣味蒙蔽”分析,避免创作功利化;结合“又呈现出小资化的写作倾向,缺乏对来自土地、来自于生活一线的、来自底层的鲜活生辣的生命状态的书写,而这恰恰是娱乐精神最重要的组成……即便在我们著名作家中并不少见”分析可知,关注民众的阅读兴趣,不要让知识和教化束缚想象的手脚。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录入时间:2021-03-11 09: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