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训俭示康(节选)·(宋)司马光》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训俭示康(节选)

(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酸、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昔正考父餿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菜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基金以俭立名以修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这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注】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②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来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髓,稠粥。粥,稀粥。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同年:年龄相同的人

B.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干:求取

C. 走卒类士服                        类:像

D. 子孙习其家风                    习:习染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世以清白相承                        臣以供养无主

B.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均之二策

C. 会数而礼勤                            到则披草而坐

D.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吾其还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先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表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一贯的作风,为结尾告诫儿孙应当厉行节约以保持优良家风作铺垫。

B. 第二段写近年来士大夫家宴客追求奢靡,物品精致重情义,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就会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没有了。

C. 最后一段连举古人与今人多个事例,通过正反对比论证,阐明行俭和行侈其结果迥异的道理,最后以训词收束全篇。

D. 本文虽是告诫儿子,却不一味板着严肃面孔正面训诚,而是以翔实而鲜明的事例来说理,层层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2)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下载Word版试题
《训俭示康(节选)·(宋)司马光》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B   

4.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5. (1)一般的人都把奢侈浪费当作光荣,我心里唯独把节俭朴素当作美德。

(2)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做官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还要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同年:年龄相同的人”解释错误;“同年”,古今异义词,在句中应为科举考试同榜考中的人。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以:前一个是介词,把,译为:世世代代把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后一个是连词,因为,译为: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

B项,之:前一个是代词,这,译为:果品只有梨、栗、枣、柿这类东西;后一个是代词,这,译为:权衡这两个计策;  

C项,而:前一个是转折连词,却 ,译为:聚会虽多,但只是礼节上殷勤;后一个是连词,表承接,译为: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                      

D项,其:前一个是代词,他,译为:孟僖子知道他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后一个是副词,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译为:我们还是回去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B项,“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没有了”错误,原文说,“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意思是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不是没有了。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所给句子中,“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结构对称,可以从中断开;“矣”是句尾语气词,其后必须断开;“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中,出现了两个“汝”,从中间断开,一个做宾语,一个做主语;“子孙”是一个名词,看看在句中应为宾语还是主语,根据意思推断,应该是宾语,因为“使知”的主语是“你”,所以从“子孙”后断开。

这段话的意思是: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个句子中,注意“以……为”译为,把……当做;美,形容词做名词,美德;

第二个句子中,注意“弊”,动词,败坏;“居位者”,意思是做官的人;“虽”,即使。

【点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参考:

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唉,真是奇怪啊!”

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侈浪费,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任群牧司判官,有客人来未尝不备办酒食,有时行三杯酒,或者行五杯酒,最多不超过七杯酒。酒是从市场上买的,水果只限于梨子、枣子、板栗、柿子之类,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餐具用瓷器、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里都是这样,人们并不会有什么非议。聚会虽多,但只是礼节上殷勤,用来作招待的东西虽少,但情谊深。近来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菜肴假如不是远方的珍品特产,食物假如不是多个品种、餐具假如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宾客好友,常常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经办聚集,然后才敢发信邀请。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就会争先责怪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过去正考父用饘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梁书·列传第十六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鰌推知他必然会遭到祸患,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何曾一天饮食要花去一万铜钱,到了他的孙子这一代就因为骄奢而家产荡尽。石崇以奢侈靡费的生活向人夸耀,最终因此而死于刑场。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录入时间:2021-04-07 0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