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知识点详情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知识点包括背景、措施、影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归纳等部分,有关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的详情如下:

背景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3.目的:通过强化中央集权以维护政权稳定。

措施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机构的权力。

①在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又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③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进行监控。

④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的地位。

影响

1.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归纳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2.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典型例题
【第1题】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第2题】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第3题】  

公元965年,宋太祖挑选各地精锐编入禁军后,剩下的留在当地组建厢军,厢军数量很大,但不进行军事训练,从事各种劳役,因而也称为“役兵”。该政策的目的是(  )

A.壮大地方军事力量

B.保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

C.改变“积弱”的局面

D.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

【第4题】  

下表是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的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这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第5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精品课件网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