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小学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三年级下册《10 纸的发明》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一、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少和文化的发限;《赵州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纸的发明》第4段,用一系列动作,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步骤写清楚。

本单元的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学习“收集、整理资料”。

二、课后习题解读

课后习题第一题,是一个横轴型表格,从左往右按照按纸发展的时间顺序编排。回顾本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这个表格承载着教会学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的任务,也承载着教会学生“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要按顺序,教师在学生完成表格之后要加以点拨。

要完成表格,需要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同桌交流,明白每个时间段纸的不同发展特点,并提取相关信息,重组后填写在表格内。在填写过程中,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理清表格前后、上下信息的关联,能明白这是一条以时间为线索的横向联系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题是“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学生需要关注第4点,找到蔡伦所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同时,该习题还承载着教会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写清楚,除了写怎么改进的,还可以写这样改进的好处是什么。

三、课文解读

(一)关于内容

《纸的发明》是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下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发明造纸术的几个阶段: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写了发明造纸术的重要意义。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再次点明了造纸术的意义。第2至第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记载文字的载体的发展历程:从龟甲、兽骨(或青铜器),竹片、木片,帛,丝绵,用麻做的“纸”,再到蔡伦发明的纸。因为蔡伦造的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术就传承了下来。

(二)关于表达

《纸的发明》属于材料的收集和汇总,从写作的范式看,是全新的样式。它直接指向教学目标之一“收集和整理资料”。文章共5个自然段,叙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用简洁的语言将纸的发明过程有序地介绍清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后来”“再后来”介绍几千年前记录文字的变化,语言简洁明了。引用成语“学富五车”说明竹片很重,阅读、携带、保存都不方便。“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一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说明帛的缺点。文中还三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例如:“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这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强调了把字刻在竹片、木片上或写在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来造纸的缺点,层层深人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

此外,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述,比如“两千多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第四自然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思,用剪碎、切断、浸、捣、捞、晒等动词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清晰、具体地写出来,是学生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范本,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就是从应用信息能力的角度提出的,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写的角度学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