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学创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助“杨花”和“子规”两个富于地域和时令特点的典型景物做意象,开篇就为全诗渲染了伤感的感情基调。教读本诗,以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按照诵读、品味、感悟、拓展这四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理解“杨花”“子规”在诗中的作用和想象、拟人手法的作用。

3.比较探究意象对于渲染氛围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学习抓住意象赏析诗歌。

三、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担忧、怀念之情。

2.理解“杨花”“子规”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杨花”“子规”的含义和作用。

2.领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诗人借明月来寄托感情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

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

六、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五个教学板块:情景导入——知人论世—— 品诗境(朗读诗歌,品读“杨花”“子规”的含义作用)—— 悟诗情(品出想象和拟人手法的妙处,感悟借明月寄托感情)——拓展延伸(巧借书信的形式表情大意)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小我们就学过许多的古诗词,今天,我们就去诗歌的世界畅游,好不好?首先,请看图猜诗。

第一首是《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首是《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知人论世

1.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后人称之为青莲居士。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享年61岁。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将李白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并用楷书默写。

2.课外搜集有关明月寄托思念的诗句

九、板书设计

杨花 漂泊不定 暮春时节

写景 离愁别绪

子规 凄凉婉转 不如归去

叙事:龙标 惊惜 僻远 行路难 → 担忧

抒情: 明月 纯洁 拟人化 陪伴友人 →同情

思念

十、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主要是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这堂课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教学环节完整,通过自读、教师范读,抽生朗读、学生评价、集体朗诵等形式并且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通过诵读来品读诗歌。

2.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较好,基本把握了“杨花”,“子规”以及“明月”这几个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不足之处:

有些学生对诗歌的的内容把握的不太好。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