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做负责的人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个行业和组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人人各负其责,各展其能,社会才能高效运转,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勇担责任的精神,物理对个人成长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站内容,意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承担义务,除了获取之外还需要付出,即要承担他所应承担的责任,懂得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获得精神上的回报,能自觉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知道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感受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但是,学生受认知和生活阅历所限,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履行责任的能力还不够强,意志还不够坚定,情感还不够牢固。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责任意识,为选择担责;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评价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知识目标

懂得担责会得到回报,但也要付出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了解无私奉献者事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履行责任的代价,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难点

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在授课前及时了解学情,收集有关责任的典型案例、素材与视频,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情境,视频播放,谈话访问,分析榜样人物的事例,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帮助学生解决责任的认识和实践中碰到的困惑和问题。

学生准备: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总结自己面临的责任挑战有哪些。收集有关承担责任的正反事例和名言警句。从中初步体会责任与代价、回报的关系。

七、教学流程示意

人物导入

用班主任的图片和事迹导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渲染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整体感知教材内容,体会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以及对待责任的态度和具体行动。

触摸责任

用学生熟知的榜样力量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合作探究

运用最新的时政热点和新闻视频,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能提高在实际生活中面对责任问题的解决能力,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达到突破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实现。

拓展延伸

拓展教材知识,冲击学生思维,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体会收获

落实到了知识点又巩固了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巩固新知,真正落实到学以致用。

八、教学过程

1、出示我校陈建成老师的照片

2、畅所欲言:说说你心目中的陈老师?

3、陈老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工作,是为了谁?

4、教师点评:这是无私的奉献,是不言代价与回报的行为,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行为。从而导入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1)承担责任有什么样的代价与回报?

(2)如何正确对待责任?

(3)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2、检测自学情况。

(1)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 、 和 ,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 ,甚至受到 。

(2)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 ,又包括 。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 和 、赢得他人的 和 等。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九、板书设计

不言代价与回报地承担责任(学会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自主互助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五环节:自学、互学、导学、检学、补学,以学定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节课整合教材,运用三个视频贯穿整节课,课堂中除了运用视频,还运用图片、情境教学、拓展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课堂回归生活,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教材走向生活,生活融入教材。对于这节课感觉不满意的是,对学生探讨的问题设置还不能完全点燃学生的思维碰撞,导致课堂的氛围不够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