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体育教材同步人教版高中全一册体育道德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版(全一册)《体育道德》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一)教科书内容解读

本节包括“什么是体育道德”和“怎样遵守体育道德”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什么是体育道德。教师可以从对体育比赛或电视转播运动员的场上表现进行评论切入主题,例如,某赛区观众出言不逊,往场内扔矿泉水瓶等杂物;个别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裁判的判罚不满表现,对观众的不礼貌行为;运动员互相之间的过火行为等等,请学生判断其正误,让学生谈什么是体育道德?在一些体育比赛中为什么设立精神文明奖?当学生发言后,可以指定学生归纳出体育道德的内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体育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个体的品德(思想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的反应,良好的体育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体育比赛都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持。

第二部分:怎样遵守体育道德。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比赛中的实际表现,谈谈为什么要遵守体育道德?在体育比赛中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首先,要提高对体育道德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只有观念正确,才能识别哪些言行是道德的,哪些言行是不道德的,有了这种识别能力才便于在比赛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观看比赛时不随波逐流,自觉遵守赛场规定,做文明观众。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最好举出比赛中的大量事例,请学生分析判断哪些是良好的体育道德,哪些是不良的体育道德,以提高识别和判断能力。

其次,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习惯。体育活动中个人的道德表现是现实生活中的缩影,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果一个人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养成了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比赛中会很自然地遵守比赛规则,毫无条件地服从裁判员的判罚,同时,也会把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相反,如果一个人平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违反纪律,在体育比赛中他也不会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这就是平时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第三,要大胆实践。因为体育道德是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有意识地培养和实践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例如,在活动时要尊重他人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只顾自己玩得高兴而长时间占有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活动中不有意伤害对手,服从裁判的判罚;在观看体育比赛时,自觉遵守赛场规定,保护场内外环境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和矿泉水瓶,做文明观众。

(二)知识点

1.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在体育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2.体育道德包括的内容:尊重他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在体育活动中不故意伤害他人;在体育比赛中遵守规则和服从裁判;成为体育比赛中的文明观众。

3.如何遵守体育道德:(1)提高对体育道德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2)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习惯;(3)要大胆实践。

(三)教与学重点及难点

1.教与学重点:怎样遵守体育道德。

2.教与学难点: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三、教与学策略

(一)教法策略

1.教学中运用大量事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请学生讨论什么是体育道德并得出结论;教师还可以举出不同类型比赛的案例,请学生辨别哪些是良好的道德行为,哪些是不道德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2.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具有看法分歧的问题请学生展开辩论,可分成正方和反方,每方1位代表,教师担任主席。例如,谈一谈对视频的看法,可设正方认为“是不道德的”,反方认为“是值得提倡的”,双方展开辩论,提高学生对体育道德的认识。

3.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让学生多结合比赛进行实践,加深学生的亲身体验。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电视节目中摘录比赛片段或者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用直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规范。

(二)学法策略

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让他们多搜集关于体育道德的案例向同学们介绍。

2.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氛围,让学生在这些氛围中积极讨论、探索、思考、辩论,在探究中提高对体育道德的认识,加强道德修养,规范道德行为,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三)评价与激励策略

1.评价时注重过程性,例如,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体育道德时,可根据学生参与的态度,回答的准确性等给予鼓励性的语言评定;根据学生参与辩论时的情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辨析问题的聪敏情况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激励、发展。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