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七年级下册《对顶角及其性质》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过程。
难点: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学生:三角尺、量角器。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
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多媒体投影汕头大桥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两条直线相交能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的内容:5.1.1相交线(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直观形象地给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
(1)教师动手操作:用剪刀剪开布片。在这个过程中握紧把手时,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2)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像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模型。如图1所示。在七年级上册中我们已经知道∠1与∠2的和等于180°,所以∠1与∠2互补,再仔细观察,这时的∠1与∠2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不仅互补,而且互为邻补角。
设计意图说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自然而贴切。
这样安排既可以复习七年级上册中互补的知识,又为学习本堂课的新知识做了铺垫。
3、谈论交流
(1)让学生讨论教科书中第4页的“讨论”。讨论时所给的表格可以逐步呈现,先结合两条直线相交的图形,找出其中所成的角,寻找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2)讨论不同的角的位置关系,得出对顶角的定义,并提醒学生注意:①是两条直线相交而得;②有一个公共顶点;③没有公共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对顶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得出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说明:
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相等”这句话,学生很好理解,只是不知怎么阐述理由,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对顶角的性质。
4、初步应用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