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数学教材同步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制作视力表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学生起点分析

“制作视力表” 是学生学习了图形的全等、相似、平移与旋转、轴对称,以及正方形、反比等内容后,引入的一个课题学习,学生此前对这些内容都比较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制作视力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视力表”是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探究发现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任务分析

《制作视力表》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课题学习内容。“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借助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活动,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自己动手制作视力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制作视力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全等、相似、平移与旋转、轴对称,以及正方形、反比等有关内容。以视力表为载体,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全等、相似、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借助度量“E”的有关数据和动手制作视力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观念和能力,提高学生探索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发展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以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目标

1、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度量“E”的有关数据和动手制作视力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观念和能力。

3、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寻奥秘;第三环节:小结反思;第四环节:四、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现在,我作一个现场调查:请知道自己视力的同学举手!

那么,你是怎样测出视力的呢?

老师也收集了几种视力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

这些视力表中是否蕴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根据这些知识自己制作一张测试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保护视力与视力表的现象和事物谈起,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情景中。

二、合作交流,探寻奥秘

(一)活动一:整体观察,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视力表,看看这种视力表有哪些特征呢?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答案较多,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行。比如有学生说字母“E”是黑色,也有学生说视力表两边标有视力值、中间是字母“E”,这些都无伤大雅,不影响本堂课的探索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初步认识视力表,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言之有据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大胆猜想,再小心求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二)活动二:制作“E”

那么,我们怎样制作一张视力表呢?

1、量一量:

请同学们测量手中的“E”对应的a、b、c、d、e、f、g、h的值,再将测量的数据汇总到附表中,并与你的组员一同观察数据,看看你们有怎样的发现?(小组请一个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制作视力表的过程需要许多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视力表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在学生思考确定了关键是要制作一个个的字母“E”后,又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需要测量字母“E”的哪些数据,制定测量方案,测出数据后再观察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观念和能力,不仅如此,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考虑到“E”太小给学生测量带来困难,因此只要求测量0.1到0.6的“E”。

2、说一说: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E”的特征,你能制作出一个“E”吗?说说你的方案。

3、想一想:

在视力表中,除0.1的对应的“E”只有一个,其余视力值对应的“E”都有多个,那么,又怎样制作出一行“E”呢?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量一量”这个探究环节知道了字母“E”的特征,再设计“说一说”和“想一想”这两个环节,教师顺势追问制作一个“E”和一行“E”的方案,将学生一步步引向深入思考,并要求说说方案,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思考、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

4、议一议:

根据你手中的一行“E”,你能制作出一张视力表吗?(学生答不能)

追问:你还要知道哪些特征才能做出一张视力表?

(1)估算:估算不同 a之间的比值,并观察比值,看看此时你又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2)思考:视力与a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3)你能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①已知某视力表中的视力为0.1的“E”的长a、宽b都为60 mm,你能说出该“E”c、d、e、f、g、h的值吗?

②在同一视力表中,视力为0.6的“E”对应的a、b、c、d、e、f、g、h的值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探究,学生会制作一个“E”和一行“E”,紧紧围绕“制作视力表”这一中心任务,设计了这一环节——制作不同行“E”。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分设了三个小环节。先引导学生汇总前面测量的“E”的数据,再分析数据,探究规律,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练习,巩固加深对结论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奠定扎实基础。在课堂现场师生合作汇总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数据,体现解决问题的真实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由于测量数据有误差,对误差做近似处理,让学生在实例学习中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三)活动三:小组协作,制作视力表

三、小结反思

四、拓展延伸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五、教学反思

1、我校所在的区域以前没有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本年度以这一课题为教研主题,我校也是第一次上综合与实践课。初接触这一课题,看教科书上内容较少,但通过反复研读,发现这一课题其实需要探究的内容并不少,并且还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从最初设计成一课时完成,到后来决定设计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字母“E”的大小与视力值的关系,第二课时再探究字母“E”的大小与测试距离的关系,本堂课是第一课时。由于本课题涉及实际操作,而动手操作又是现在学生的弱项,因此40分钟的时间仍显不够。

2、本课题是通过制作视力表,让学生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间的协同配合程度和学生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课堂进程的快慢。

3、在探讨不同行“E”的关系时,开始考虑查阅测试距离为5米的标准对数视力表的“E”的数据,只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出规律,这样既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提高准确度,但这样设计就损失了综合与实践课应有的教学价值。经反复斟酌,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数据并分析自己得到的数据,这样,测量误差会影响课堂进程。在教学中,一方面采用两个组同时测量一行“E”的数据,同时采用课前在黑板上画好表格处理数据,解决了探究规律的问题。因为表格既可以在有限的空间放置大量的数据,又可以作各种运算,减轻了计算带来的工作量,压缩时间放在探究规律上,提升学生合作能力,提高了探讨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过程证明这一处理方式是成功的。

4、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动手操作是学生的弱项,但他们还是非常喜欢这类课的,以后还应坚持开展综合与实践课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