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数学教材同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3.5 去括号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背景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苏科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上册,第三章3.5去括号第一小节的内容。它是第二章有理数的基础知识上的延续,又为下节课“整式的加减运算”作基础,以及为往后的代数式的计算与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理解程度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所以讲课时应贯穿去讲述。

(2)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习对括号前“—”的去括号后各项的变化,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由浅入深的分析。

(3)本节课为后面的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提供了基础与依据,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4)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索、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法则得到后,利用例题训练来强化学生的练习。

学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在法则得到的过程中,学生采取自主探索的方法得到法则,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法则得到过后,通过自己做题来发现问题,并且改正问题中的错误点。再通过巩固练习及编题环节把学生由:“现有发展区”引向“潜在发展区”,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获得螺旋式的上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任意取一个数a,将这个数加上22再乘以-1/2,最后再加上11.由学生自己报数 ,老师报结果.在游戏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新课教学

(Ⅰ)观察:请学生分组填写多媒体投影的表格:

abca+(-b+c) a-(-b+c)

52-1

-6-43

-9-5-7

问题1:猜猜看,如果把他们的括号去掉,将得到怎样的代数式?

(Ⅱ)尝试:

问题2:通过填表,你发现他们去括号后的结果是什么了吗?

(让学生思考由填表过程可以看出a+(-b+c)=a-b+c;a-(-b+c)=a+b-c)

(Ⅲ)验证:

问题3:你能用所学知识说明以上结论正确吗?

问题4:你的依据又是什么?

(Ⅳ)概括:

问题5: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问题6:你能给出去括号法则吗?

( 学生概括得出法则,老师对注意点强调.)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Ⅴ)理解:

(Ⅵ)迁移:

(Ⅶ)拓展:

(Ⅷ)升华:

(Ⅸ)小结:

(Ⅹ)作业:

六、本节课的创新之处

一是新课的引入,没有按教材的安排,我是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而用了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游戏引入新课,并环绕着解决游戏提出的问题,引出去括号的法则,使学生认识到去括号法则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来源于实践,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是通过层层提问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逐步对知识进行消化。

二是编题环节,学生通过编题,从一个解题者转变成了出题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出题中自然的,主动的运用所学知识,无形中也巩固了新知识。

本节课的困惑之处:

一是课堂上举手的人数少。在我的印象中往往是七年级时课堂气氛还是较活跃的,到八,九年级举手的人逐渐减少。可是我今年遇到的情况令人头疼,七年级的学生上课很少人举手。我在开学初两个星期就注意到了这现象,开始以为是学生不适应,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之后还是这样。我也采取了很多办法,虽然有所改观,可是效果还是不很明显。我班总共33人,每堂课举手发言的总在6人左右。问其原因,有的是不会说,有的是不愿说,有的不敢说。

二是学生开口“说”的能力不强。经常在课堂上就一个问题讨论的时候,学生总是用一句话来回答。喊其它学生补充,往往就无话可说了。有时说了,往往又词不达意。

三是班级优等生不是很拔尖,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提出时感觉似乎少了领头羊学生有想法时也不够自信说,这样的问题有时提出后,3,5分钟过去也没出来回答,严重打乱了我的上课节奏,我从课堂上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

基于上述情况,这对我的课堂学习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课堂节奏的把握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我感觉自己在处理好这些问题上有一定的欠缺。我有时对自己也产生怀疑,是我提的问题距学生的发展区太远?还是学生胆太小,亦或是他们真的接受能力上与平行班比差一截啊,我很困惑,希望今天通过专家,领导,及观擦团的观擦,诊断给我找出原因,解除困惑,谢谢大家!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