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关于梭伦改革与其他史实辨析的文章,有李云俊杰《公元前594-510年雅典城邦发展研究》,通过对比梭伦改革和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不同政策及影响,分析雅典城邦的高速发展的原因,厘清雅典城邦发展脉络。郭小凌《梭伦改革辨析》。此类文章繁多,但由于与本课研究的问题相去甚远,此限于篇幅,其他各篇,不再赘述。

关于雅典民主起源的不同说法,有以下文章:主张梭伦改革起源说的受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的影响较深,认为梭伦改革消除了贵族寡头政治,解放了债务奴隶,免除了平民身上的债务负担,保障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并建立了此后不断发展的雅典公民民主政治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体制框架,使每位公民都有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和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陪审法庭后期发展成为拥有监督职权的机构,是公民权力的重要象征,因而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松涛《试论梭伦改革的历史地位》则补充认为梭伦改进了德拉古时期用抽签法选举官职的制度,让各部落先投票预选候选人后,再在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改革后公民大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陪审法庭开始成为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国家政体开始走向民主与法制轨道。主张克里斯提尼起源说的国内学者较多,如刘明翰、海恩忠主编的《世界史简编》,齐思和主编的《世界通史(上古部分)》、崔连仲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史》、顾准的《希腊城邦制度》、李天祜的《古代希腊史》和朱惠宁的《民主的滥觞》等,大多认为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中十个地区部落代替原四个血缘部落,有利于肃清旧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五百人议事会拥有部分行政职权;十将军委员会有利于加强军队内部的民主程度;陶片放逐法有利于震慑和限制邦内威胁民主政治的势力。主张厄菲阿尔特斯改革起源说的文章有廖学盛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任寅虎、张振玉著的《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顾銮斋的《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等,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必须具备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条件,而厄菲阿尔特斯改革确立了公职人员的津贴制度,为各等级公民参政提供了物质保障,并使得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相互制约且彼此独立,初步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更有效率地运转。主张渐进说的文章也不在少数,如刘家河、王敦书合编的《世界史·古代史编》,郭小凌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与彭芳的《庇西特拉图家族的僭主政治与民主的诞生》等,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经历了从梭伦改革、庇西特拉图家族的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到伯利克里改革这样长达半个世纪的渐进过程。此限于篇幅,其他各篇,不再赘述。

课标要求与教材解读

(一)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内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以及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要求;知道雅典贵族进行局部调整不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认识到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雅典贵族政治的内忧外患,分析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主张与成因,理解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客观条件。

2.过程与方法: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梭伦,深情朗诵梭伦诗篇,带出梭伦改革的背景即为雅典的内忧外患,并通过再现疯诗人事件,让学生感受梭伦的政治智慧和爱国情怀,共情学史;用读诗证史、史料证史、读图学史的方式,用多种史料加深同学们对雅典发展实况的理解,以达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历史解释的能力的效果;用分组辩论方式,让学生积极争论“是否保留贵族政体”,将学生分为两组,引导学生越辩越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用小组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谈谈你对没有萨拉米斯岛危机就没有梭伦执政官,也就没有梭伦改革观点的看法”,然后汇报交流,使学生处于一种情绪高昂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获取知识与方法,感悟和学习梭伦的政治智慧和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雅典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需求推动梭伦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梭伦自身的素质和实力又使他的改革成为可能。而梭伦顺应历史潮流,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成为首席执政官后展开民主政治改革,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人生际遇,也有利于树立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要凭高远理想、不懈奋斗和勇敢抓住机遇的人生观。

(三)教材解读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梭伦改革的背景和条件: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发展和首席执政官梭伦。从社会矛盾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两个角度分析了梭伦改革的必然性,又从梭伦本人的能力素质方面分析了梭伦改革的可能性,为下一课理解和掌握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本课的引言部分开门见山地表达了雅典城邦文明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过程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发展特点,从而引出了顺应时势、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分析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内忧外患和改革的必然性。教材中地图、实物图片以及史料丰富,很好地佐证了教材文字部分的表述,内容上环环相扣,分条缕析,引言部分中提示了重要历史概念和问题,课后还有本课测评,便于学生把握本课重难点。教授本课可以通过回忆必修一相关内容,布置“荷马是什么人,荷马时代是指什么时候”、“希腊城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梭伦生平是什么样的”、“找一找萨拉米斯岛在古代希腊地图的什么位置”等预习问题,并设置一些课文重要内容填空的学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大部分内容,避免课堂活动难以展开的困窘。

第一个子目首先从雅典地理位置说起,并以“学思之窗”来分析古代雅典与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不同地理环境造成了何种不同结果,这个部分可以小组竞赛,分别讨论总结大河文明和大海文明在地理、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不同;教材随后分别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表现了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的表现,可以补充史料让学生自行总结出来这种表现,而不是被动接受教材的总结;子目的最后展示了公元前632年平民暴动的史实,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统治者局部调整政制无法真正解决城邦危机的结论。

第二个子目分析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兴起背景,并包含了关于以选择何种改革道路来解决城邦危机辩论的表述,可以让学生自己展开历史主义的“雅典是否保留贵族政体”的辩论,各自扮演其中一个派别,因而学生为写出各自的辩论稿,会主动分析各派主张的成因,并自己发挥出类似历史小话剧的情景再现,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教材最后一个子目还有关于梭伦的图片和生平的简述,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更好地领会梭伦的政治智慧和雅典时势,便于解决本课难点即梭伦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教材随后讲述了公元前594年梭伦登上了政治舞台,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此后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推动雅典城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里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自己对梭伦其人的看法,引导学生确立实现人生价值要凭借高远理想、不懈奋斗,并勇敢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选修模块有具体要求,教师要注意以学生所学习的历史基础知识为依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对一些具体而典型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理解,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有关的史学知识,掌握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技能及方法。因而教师必须以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动机和已有知识基础等学情作为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

为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因而课前设计了预习问题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感兴趣的问题。由于必修一对雅典民主政治已经进行了学习,同学们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条件、特点、过程和评价经过自主复习和教师引导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但高一时只是学习过,很多内容只是记得大概而没有真正掌握;另由于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梭伦改革只是起到奠基作用且有局限性的改革,学生对梭伦其人和雅典城邦危机了解较少而不易理解梭伦改革的必然性;梭伦改革的内容虽记得大致,但梭伦的政治智慧和改革评价并不能真正理会;且同一个班里面有不少同学学习播音主持、美术、足球、田径、舞蹈等方面内容,把大量时间都用在专业训练上,历史基础比较薄弱,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过于偏、难、深的问题,也对照本宣科或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参与度很低,但这些同学一旦激起学习兴趣,反而比其他同学课堂参与度更高,因而我将设计诸多可供学生参与的激趣类教学活动,并将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雅典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分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主张及成因。教学难点可以分解为几个小点,“雅典城邦的内忧存在于哪三个阶级之间”、“雅典贵族有什么优势”、“雅典平民是什么处境”、“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是如何壮大的”、“这三个阶级间矛盾的核心是什么,可以解决吗”各个击破,水到渠成。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探究梭伦改革的必要性。这个难点可以通过前面一些问题的解决,包括“雅典城邦的外患是什么”、“萨拉米斯岛的重要性是什么”、“雅典当局为什么严禁公民提及萨拉米斯岛危机”、“梭伦为什么要假扮疯诗人”、“萨拉米斯岛危机怎么解决的”,简单的问题大家一起回答,较难的问题点人回答,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小组共同探究并解决“如果没有萨拉米斯岛危机就没有梭伦上台执政,也就没有梭伦改革”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立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评判等活动,在对问题的研究及解决过程中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故本课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用产婆术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历史解释、语言表达和共情鉴史能力,形成和提高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内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