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华东师大课标版高三上册十一 谈白菜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高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十一 谈白菜》精品课教案

本文是一篇借物说理的杂文,杂文往往讲求曲折变化,生动形象。本文旨在探讨社会风尚问题,但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以齐白石所画白菜为话题,条分缕析,触类旁通,娓娓而谈,最后才接触正题结撰成文的。文中的联想十分自然,使本文的视角独到且深远,内容丰富且厚重。理清作者的联想轨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来理清本文的联想轨迹与思考脉络,对写作有所借鉴。

难点:对“白菜的辩证法”含义的理解。

说明:

这是一篇文笔质朴的文章,针对高二学生现阶段阅读存在的瓶颈,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来揣摩本文的写作思路,哪里是引入的由头,哪里是就事论事地分析,哪里开始触类旁通,为后文的由此及彼铺设桥梁,哪里又是深入地触及正题,卒章显志,指向现实,从而借助此文更加形象地体会“由此及彼,娓娓而谈”的写法。

教学过程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读了《谈白菜》一文我们最想知道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让学生先找出全文最重要的语段)

在我们长期训练的基础上,学生会很快地找出全文的重要段落——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菜的辩证法: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

教师提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向我们展示出白菜的这个辩证法的?

文章从齐白石的一幅斗方谈起,牡丹因其国色天香而被世人誉为花之王,荔枝因味道甘美而被视为果之先,那么,白菜因何而被齐白石老人认为是菜之王呢?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划关键语句,初步进行概括,归纳出白菜的优点:1、不择时地,易于生长;2、易于高产,便于保存;3、百吃不厌——清淡。

教师提出:作者认为“齐白石的称颂,当有另一层深意。”这深意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我思考后,从第4段中找出答案:同水一样,白菜的性格——味道是淡的,也即是“有自然之味”。

教师提出:作者是如何来谈论白菜的这个性格呢?

学生讨论得出:与水相类比,写出白菜的淡是一切味的本原。这种本味,可以同一切味相谋、相济,而不相侵、相扰;它平淡无奇,不自命不凡;它平易近人,不巧言令色;正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辅助万物,而不跟万物相争。“提到淡,总不免想起“淡而无味”的解释,至少是味道很薄。可是,这正是白菜最值得宝贵的性格。”

教师提出:第5段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它与第4段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讨论得出:与五味相对比,指出五味之病,就在厚重,即至极、过分;“五味令·人口爽(伤)”(《老子》),它的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反而不如淡薄无味而能持久不厌了。

教师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辩证法”:从第5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味的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那么第4段中的“提到淡,总不免想起“淡而无味”的解释,至少是味道很薄。可是,这正是白菜最值得宝贵的性格。”也就告诉我们白菜的淡也正是它的优点。4、5两段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才提出了白菜的辩证法。

教师提出:文章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作者又写了第7段呢?这一段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杂文”是为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而存在的,作者借助白菜的特征为我们阐释“白菜辩证法”,最终是为了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作者要谈的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他在倡导一种“言行一致,德厚为先”的立身行事之道。作者当年写作这篇文章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应该提倡这样一种社会风气。

师生一同总结全文思路并在课文中用线标注出具体线路图:从齐白石一副“白菜辣椒图”引出,借以探究齐白石赞颂白菜为“菜之王”的原因,从白菜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到对白菜内在特点揭示,同“水”相类比,同“五味”相对比,揭示白菜的辩证法,再以古人很懂得“淡”的道理来证明在生活中、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一辩证法无处不在,卒章显志,最终是为了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作者要谈的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他在倡导一种“言行一致,德厚为先”的立身行事之道。

布置作业:根据文意,试从身边的生活中或者从所学习过的诗文中找出例子,来谈谈你对“淡”的理解。

示例: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说是写得“清淡、自然、平常”。文中所写的也只是送“我”去车站、临行时的嘱托、买桔子、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近况等等平凡的琐事,可谓写得很“淡”,但是,就是这些平淡的琐事却把作者对父亲的真挚的感情写得十分的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正是“白菜辩证法”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