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小学音乐教材同步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六年级上册聆听 东边升起月亮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聆听东边升起月亮》精品PPT课件优质课下载

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

歇尔·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意

大利歌剧作曲家。1858年12月22日生于

卢卡,1924年11月29 日卒于布鲁塞尔。

父亲米凯莱从事作曲、演奏、教学活动,

在普契尼6岁时就去世了。普契尼童年时

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或兴趣,

由于亲人的希望和母亲的鼓励,进入卢

卡音乐学院,从作曲家C.安杰洛尼学习

后,才逐渐显露出音乐才华。

16岁参加管风琴比赛获得第1名,19

岁任圣马丁教堂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他

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G.威尔迪的

《阿依达》时,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

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

图兰朵 中国风的《图兰朵》

图兰朵

《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茉莉花》与普契尼的故事

起源

江苏民歌

关于《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的起源,历来有不少说法。其中甚至还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乐之说。目前国内比较肯定和准确的说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传在扬州仪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鲜花调”(又名“仙花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时期。现存最早的“鲜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约翰·贝罗的《中国游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特》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作曲家在作品中直接引借中国的旋律曲调和音色,这是西方音乐家融合中国音乐语言因素的另一个思路,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而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便是西方音乐家关注中国音乐语言的首选对象。具体表现是: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特地选取了18世纪末英国人巴罗的《中国游记》中用五线谱所记录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和《妈妈娘好糊涂》等曲调的旋律,使之作为该歌剧的重要音乐主题,加之传统乐器的使用,使得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旋律在运用中巧妙而不留痕迹,恰切而不显附会。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