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音乐教材同步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优质课PPT课件下载

中国清末民初新学堂歌唱课中教唱的歌曲称 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旋律大多数采自日本及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词,编成新曲。少数用我国民歌、小调的曲调填词。

歌词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破除迷信、妇女解放、传授科学文化等。如:《何日醒》、《体操—兵操》、《自由》、《勉女权》等。

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等一批有识之士。

以原有曲调,重新填词。

18世纪下半叶,美国作曲家奥德韦创作了著名的通俗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该曲旋律优美,包含深情。19世纪初,日本词作家犬童球溪对该曲用日本文字进行填词,创作了《旅愁》。此后,在1913年李叔同填词写成歌曲《送别》,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和情。

关于《送别》…

李叔同(1880—1942) 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1906年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 1910年回国后担任过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送别》那时的他… …

《祖国歌》是由李叔同以我国民间乐曲《老六板》的曲调填词而成。是20世纪二十年代广泛流传于我国校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歌曲。

《祖国歌》的创作方式是20世纪初期“学堂乐歌”的典型创作手法:即以现有的曲调填写新的歌词构成新曲。

《老六板》原是一首曲调流畅、节奏活泼的丝竹乐曲。

《祖国歌》

那时还有他… …

沈心工(1870-1947)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学堂乐歌创作的先驱者,有“学堂乐歌之父”之称。 1902年在东京留学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任教。 沈心工编写的乐歌,词曲结合较好,内容题材广泛,歌词朗朗上口。 代表作有:《黄河》、《革命必先革人心》、《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等180余首。

《体操—兵操》

《体操—兵操》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学堂乐歌,创作于1903年,是沈心工留学日本东京时的处女作。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

全曲音域只有6度,曲调采用单一乐句多次重复的手法。第一乐句是整首歌曲发展的“种子”。

今天的我们再唱那时的歌曲

小结:学堂乐歌

旋律绝大多数采自欧美,特别是日本的歌曲曲调,甚至有些曲调被不同的作者反复填上不同的歌词。

内容反映抵御外辱,富国强兵,破除迷信,提倡女权,提倡科学文化和反映那个学生生活等。

学堂乐歌的意义和影响

改变了我国旧式私塾无乐无歌的教育形式,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

促进了西方音乐理论和技能在中国的传播,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人才。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