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音乐教材同步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新课标PPT课件优质课下载

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

沈心工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1902年4月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沈心工词曲,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这是中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诞生于1903年的上海。100年前,在新式学堂里,已经开始接触到现代文明,新式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头脑。1904年全国的新式学堂已经有四千两百多所,学生约二十六万人。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音乐为一段体曲式,由六个乐句组成,每乐句四小节,结构方整。“5 5 6 6┃ 5 5 3 ┃”动机重复五次,发展自然。因此,曲调简洁,上口,易记。当时,这首儿童歌曲虽在学校中流传,但其影响远不止此。李叔同在它创办我国第一本音乐杂志所刊登的《昨非小录》中谈到:“学唱歌者,音阶半通,即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为谙,即手弹:5566553之曲”。由此可见此曲的深入人心。

黄河

这首歌曲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自己谱曲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约作于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其在东三省南部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同时又企图将外蒙古纳入其版图,激起了我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该曲即为抗议沙俄侵略扩张行径而创作,是沈心工创作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第一乐章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阔的景色,紧凑的节奏与附点音符的多次运用,使低音区的旋律带有一种悲壮萧瑟的意境。第二段音调高亢激越,节奏先紧后宽,最后 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李叔同

李叔同

此曲作于1905年,是根据民间曲调老八板填词而成,也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歌词以精练的笔墨歌颂祖国的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

送别

《送别》是李叔同作词的一首清凉歌,也是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作曲者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自约翰·P·奥德威,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便依其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热衷音乐,他对《旅愁》有较深的印象。《送别》是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的 "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一个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迈进。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讲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在这首清词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

学堂乐歌的特点

1、学堂乐歌创作方法: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

2、表现内容:主要内容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辱”“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