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余有叹焉      叹:赞叹

B. 夫夷以近          夷:平安

C. 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 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 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对于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是非常惋惜的。

B. 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 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D. 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 翻译下列句子。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下载Word版试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D    3. A   

4. (1)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

(2)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跟随(别人)而懈怠,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3)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嘲笑他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本题注意题干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项,全句译为: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叹:感慨。

B项,全句译为: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夷:平坦。

D项,全句译为: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孰: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虚词的具体义项。本题是对虚词“以”在句子中的意义的考查,注意题干中“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项,全句译为: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以”,介词,因为。

B项,全句译为:因此人们都把书借给我。“以”介词,因为。

C项,全句译为:又因为悲伤古书的不存在。“以”,介词,因为。

D项,全句译为:平坦而且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以”,连词,表并列,而且。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项,“但对于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是非常惋惜的”错误,此内容文中没有“惋惜”相关内容的表述。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方”,当,正在;“是时”,这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尚”,还。全句译为: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2)中,“怠”,懈怠;“至于”,到了;“相(xiàng)”,帮助,辅助。全句译为: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跟随(别人)而懈怠,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3)中,“志”,努力;“至”,到达;“孰”,谁;“讥”,嘲笑。全句译为: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嘲笑他吗?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录入时间:2021-03-25 09: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