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文化对于战争的研究·中国青年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从史实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孔子说,“仁者,爱人”。以爱护别人为己任的仁者,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汉传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主张吃素,连动物的生命都不愿意剥夺,遑论战争。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加充分。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 是不吉祥的东西,也不是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它;“若美之,是乐杀人”——如果喜欢武器、推崇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以杀人为乐的人,不 可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比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 在战争上,就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一般的征服者战争,能胜则愿战,不胜则愿降;必胜则必战,必败则必降。而中国文化更推崇的却是:无关正义,必胜亦不战——不打不正义的战争,不欺凌弱小;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即便敌强我弱,明知必败,也会勇于亮剑、绝不屈服,甘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不是真正的勇敢;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也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之一。

虽然不推崇战争,但是中国文化对于战争的研究非常深入。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此做出了明确论述——民心。《尚书.泰誓》说,商纣王“有臣亿万,惟亿万 心”——商纣王虽然有亿万臣民,但人人离心离德;周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周武王虽然只有三千臣民,却是众人一心,因此周武王就有能力战胜商纣王。《孙子兵法》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其中,道是居于首位的决定要素。道是什么呢?就是得民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也就是说执政者能够让老百姓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生共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0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奉行的不推崇战争的理念,导致了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

B. 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超越了孔子和汉传佛教,诠释了中国文化如何“得意于天下”

C. 一般的征服者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中华文化则爱好和平,“义”字当先。

D. 中国文化虽然不推崇战争,但是却深人研究战争,这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回顾了中原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历史,为下文论述中国文化的战争观作准备。

B. “仁者爱人”“慈悲为怀”及“兵者,不祥之器”这些言论都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战争观。

C. 中华民族追求正义,这种“重义轻死”的精神传统成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D. 针对中华文化对战争的看法,文章分别从不推崇、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三个方面阐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武帝击败匈奴的例子表明,军事优势并非只由军事技能、武器装备决定。

B. 孔子主张“杀身以成仁”可见中国文化体恤民情民心,有爱好和平的一面。

C. 周武王以三千臣民打败商纣王亿万臣民,可见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D. 中华文化以民心为战争胜负的根本,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文化对于战争的研究·中国青年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导致了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于文无据,故A错误;

B项,“超越了孔子和汉传佛教”曲解原文,原文是说“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加充”,故B错误;

D项,“关键”表述错误,由原文可知应为“因素之一”,故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

B项,“直接体现”表述有误,这些表明“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属于间接体现,故B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B项,“爱好和平”错误,由原文“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比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知“杀身以成仁”是论述“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不是论述 “爱好和平”,故B错误。

故选B。

录入时间:2021-05-03 09: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