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走正门·王春迪》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②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时,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③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④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⑤海爷却说,不可。

⑥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⑦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⑧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身边时,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⑨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⑩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⑪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⑫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⑬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⑭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⑮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⑯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她也终于将孩子培养成才了。

⑰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⑱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刊《小小说月刊》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贺家败落的头几年,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会前来祭祖,后来便无人前来,这是因为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B. 小说第三段描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是为后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线索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贺家从家境殷实沦落到子孙卖看门狗的境遇,而海爷却由小油贩子成长为“银子用斗量”的大商户,两者对比鲜明,暗示主旨。

D. 贺家年轻母子“走正门”进贺家祠堂祭祖,举止得体,有礼有节。这一补叙合理解释了海爷不但不拆还精心打理贺家祠堂的原因。

2. 小说多处使用照应手法,请举三例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以“走正门”为题有什么好处?

下载Word版试题
《走正门·王春迪》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夏府的地,贺府的房。贺府与海府相互照应家境的变迁;②每到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与后文便不再有人来了,相照应说明了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庭的变化而变淡;③正门与侧门相照,应衬托了做人堂堂正正举止得体,做人的内涵。   

3. 好处:①贺家年轻母子走正门进贺家祠堂祭祖与贺家其他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②走正门的孩子到祠堂祭祖,总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抬头挺胸,有理有节,最终高官得政,衣锦还乡,从而彰显了小说主题;③通过后面海爷叙述年轻母子走正门,这个情节照应了前文内容是情节更加严谨合理,并且照应标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项,“两者对比鲜明”说法错误。贺家家境中落子孙卖看门狗时,海爷并没有发迹,此处的描写,是海爷感慨贺家的昔盛今衰。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提示“多处使用了前后照应手法”,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如“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昔日的贺家高门深院,变成了今日海府的油行,贺府与海府相互照应家境的变迁;“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清明节,起先贺家还有子孙祭祖,与后文便不再有人来了相照应,说明了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迁变淡;如“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正门与侧门相照,衬托了做人应堂堂正正。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结构上看,结尾海爷叙述年轻母子“走正门”这个情节,照应标题,并且和前文“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海爷却说,不可”这个情节相照应,解释了海爷为何不拆贺家祠堂的原因,使情节更严谨合理。从内容上看,贺家年轻母子“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与“贺家……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年轻母子“走正门”进贺家祠堂祭祖,与贺家其他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人物的形象特征;“走正门”的孩子到祠堂祭祖总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抬头挺胸”“有礼有节”,最终高官得做,衣锦还乡,暗示做人应该堂堂正正的主旨。

【点睛】理解小说的标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

录入时间:2021-02-14 09: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