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诗情画意:中国美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基因·曾孜荣》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情画意:中国美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基因

曾孜荣

①中国是众所周知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延续至今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什么呢?一方面是汉字,如唐诗宋词、经史子集等,都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瑰宝;另一方面就是华夏图像了,这一部分呢,主要传承在中国绘画中。

②传说华夏文明的起源是“河图洛书”,《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指的就是中国人的始祖之一伏羲。据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又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个“图”与“书”演化出“八卦”等,后来被认为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古人还有一个“左图右史”的传统,图像对于历史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历史和研究考古,图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很多人物与事件,单纯用文字记载和表达会显得过于抽象,但一幅画的出现,就能让我们瞬间身临其境,直观地理解人物与事件的特征与概貌,所以图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者们早已充分认识到图画对于掌握和理解历史的必要性,因此形成了“左图右史”的习惯和说法。

③无论是“河图洛书”的文明起源,还是“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都道出了“图”与“文”自古就相辅相成的现象。也只有对图、文这两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和掌握,我们才能够完整地理解中华文明。就像大家说起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总是会先想起古希腊、古罗马那些伟大的艺术与建筑一样。

④可惜,近代以来的教育系统,其实是格外偏重于文字方面的。今天人们对于图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对文字的重视。甚至,今天的我们要讲述某件事情、表达某个观点的时候,除了用文字语言叙说,还可以怎样借助图像、符号来实现图文并茂的传达?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隔膜与茫然。但如果我们了解中国绘画,就会知道,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很善于使用图像和符号来记录见闻与传达情感。

⑤那些美丽的中国古诗文,如果配上好玩、有趣、长知识、有故事的中国画面之后,读者们(特别是孩子们)很容易看清楚、读明白。我们之所以要编写、出版《墨中国文化艺术启蒙》《颜色里的中国画》《诗画共读》这一系列书,正是希望诗词的韵律之美、绘画的图像之美,再结合有趣的历史故事,能带给孩子们“化学反应”一般的阅读体验。

⑥流传千年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口口相传的成语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足为外人道”的世外桃源,在明代四大画家之一的仇英笔下,终于有了情节清晰、色彩鲜明的图像版。至于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究竟是怎样的场景?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会是如何百转千回,让人拍案称奇而又扼腕叹息?一幕又一幕,凡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场景与时刻,孩子们都可以看到中国画绘声绘色的经典画面。

⑦一千年前的苏东坡曾经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的诗人们也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我们可以确认,“诗情画意”自古就是中国美学的一种基因或者说“源代码”。

⑧如果说唐诗宋词是文字版的美丽中国,那么中国绘画就是图像版的浪漫华夏。希望读者们重新审视、再次看见中国绘画时,能够感受到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和“史诗一般”的色彩感、画面感。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1月07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汉字和绘画是延续至今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

B. “图”与“文”自古就相辅相承,我们要想完整地理解中华文明,就要对图、文这两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和掌握。

C. 在讲述事情、表达观点时,可以用语言文字叙说,但怎样借助图像、符号来实现图文并茂的传达,人们都会感到茫然。

D. “诗情画意”自古就是中国美学的“源代码”,品读唐诗宋词、欣赏中国绘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感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中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依次论证了图像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要性、近代以来的教育重文字轻图像、绘画与诗词历史故事结合后的阅读体验等问题。

B. 文章写“河图洛书”和“左图右史”,是为了更好地论证“图”与“文”自古就是相辅相承的这一观点。

C. 文章写仇英创作图形版《桃花源记》等内容,是为了表明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场景与时刻都可以看到中国画绘声绘色的经典画面。

D. 文章通过引用和举例等多种论证手法,论证了图画和文字两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唐诗宋词和中国绘画的重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因为古人有“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所以对于历史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来说,图画对于掌握和理解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B. 在进行中国古诗词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品读诗词的韵律之美,还要使他们学会欣赏与之对应的绘画的图像之美。

C. 作为小学语文的教材编写者,若能对中国古诗文配以中国绘画的经典画面,必将给孩子们带来“化学反应”一般的阅读体验。

D. 我们在讲述事情、表达观点时,若能借助图像符号,做到图文并茂,将更有助于记录见闻,传达情感。

下载Word版试题
《诗情画意:中国美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基因·曾孜荣》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汉字和绘画是延续至今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错误。原文信息在第1节:延续至今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什么呢?一方面是汉字,……另一方面就是华夏图像了,这一部分主要传承在中国绘画中。可见选项偷换概念,曲解文意。

C项,“在讲述事情、表达观点时,可以用语言文字叙说,但怎样借助图像、符号来实现图文并茂的传达,人们都会感到茫然”错误。原文信息在第4节:今天的我们要讲述某件事情、表达某个观点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隔膜与茫然。可见选项遗漏了“大多数”,导致表述绝对。

D项,“品读唐诗宋词、欣赏中国绘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感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中国”错误。原文最后一节:如果说唐诗宋词是文字版的美丽中国,那么中国绘画就是图像版的浪漫华夏。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故意拔高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唐诗宋词和中国绘画的重视”错误。结合题目“诗情画意:中国美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基因”和全文来看,文章写作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重视诗情画意,而不仅仅局限于唐诗宋词和中国绘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正因为古人有‘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所以对于历史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来说,图画对于掌握和理解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错误。原文表述为“学者们早已充分认识到图画对于掌握和理解历史的必要性,因此形成了‘左图右史’的习惯和说法”,可见选项把因果倒置了。

故选A。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录入时间:2021-01-31 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