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虚无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全盘西化论”。今天,历史虚无主义者则常以“重评”“反思”“还原”为名,进行假设和歪曲历史文化的反理性思考,以期达到扰乱人们思想信仰,消解人们政治认同,动摇国家和民族根基的目的。尤其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主体高知、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等新特点,其渗透性和危害性更为突出。

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大做文章,而且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政治诉求,对我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恣意抹杀。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生文明,同时也是不曾灭绝,不断出新的文明系统。各族先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深厚、绵长、稳定且凝结有共同精神、心理状态、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历史虚无主义者却用孤立、片面等非科学的态度解读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忽视,歪曲、贬损、否定、抹杀乃至颠覆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肆意制造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全国引导人们走向文化虚无主义,进而动摇中华民族存在的思想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其对传统文化的消解和误读必然会导致价值规范的无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脉,对整个社会的价值确立、行为约束曾经和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虚无主义者质疑和颠覆传统历史文化的客观性、科学性,对堪称本民族标志性的史实、人物、事件进行歪曲宣传。譬如,虚无历史事实,诋毁英雄人物,从源头上否定中国文化,歪曲我们的文化归属和文化尊严,其后果必然会造成历史文化传承的断裂,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特质的消融、民族自尊心的淡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消解,对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规范产生认知障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形成认同,造成主流价值合理性的丧失。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用以西化和分化我国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腐蚀性、渗透性和隐蔽性的手段,消解传统文化、倾覆文化信仰、破坏文化认同,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空虚、自我认知偏差、幸福感丧失,长此以往,对外来文化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就会减弱,国家文化安全也会面临很大威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充分重视和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助推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勠力同心、持续奋斗的时代背景下,增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决心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任会斌《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虚无主义源于西方,是为分化我国而出现的一种表面客观、实质唯心的历史观。

B.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先民们创造的共同记忆,对社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 消解和误读传统文化,将会造成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断裂,主流价值合理性的丧失。

D. 重视和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避免历史悲剧的上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及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特点,意在表明作者阐述本论题的时代意义。

B.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文章第二段、第三段分别侧重于剖析其险恶企图与严重危害。

C. 文章第三段,主要从“价值规范”和“国家文化安全”两个层面阐发作者的见解。

D.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地论述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虚无主义者抹杀中国传统文化手段隐蔽,导致主体高知、形式多样、受众广泛。

B. 以联系、全面的态度解读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就能消除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C. 尽管传统历史文化具有客观性与科学性,但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还是很有必要的。

D. 人们之所以精神世界空虚、幸福感丧失,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根本原因。

下载Word版试题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为分化我国而出现”理解有误,原文“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用以西化和分化我国的主要手段之一”。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D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有误,文章先说起源,然后列举具体的表现,在分析危害,最后讲如何应对,是层进式的结构,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导致主体高知、形式多样、受众广泛”推断错误,强拉因果,原文句子的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项,“就能消除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过于绝对;D项,“根本原因”归结有误,原文“其以腐蚀性、渗透性和隐蔽性的手段,消解传统文化、倾覆文化信仰、破坏文化认同,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空虚、自我认知偏差、幸福感丧失”,只是原因之一。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录入时间:2021-03-07 1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