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沙海一苗树·梁衡》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海一苗树

梁  衡

①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②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③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被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④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通到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一一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

⑤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

⑥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一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

⑦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

(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没有一开始就介绍官井村,而是先从库布其大沙漠与沙漠中的达拉特旗说起,让读者对官井村的生存环境有了全面认识。

B. 第④段画线句对绿洲初秋之景进行了细致描绘,其中“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一喻体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

C. 文中连续运用“万亩”“万头”“万元”等数量词,突出官井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当地村民的自豪之情。

D. 官井村保留“远处的沙丘”“一苗树”都有让后代不忘历史的意思,它们也是对官井村人改变沙漠、劳动致富的伟大功绩的铭记。

2. 文章写了三个时间的官井村,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3. 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沙海一苗树·梁衡》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3. ①四十年前的官井村,黄沙肆虐,庄稼难有收成;三十年前的官井村,高林树种树致富,村民纷纷效仿;2018年的官井村,绿盖四野,人均收入过万,远近闻名。②对比。③把官井村四十年前、三十年前、2018年的面貌做对比,突出了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3. ①含义丰富,既指高林树在库布齐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又指高林树本人,还指生活的火种,生命的希望。②突显主题,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③强化效果,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对比,引起读者关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B项,不是表达“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而是表达对沙漠越变越小的欣喜之情,故B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本题注意审题,题目其实有三问。第一问是“文章写了三个时间的官井村,有何不同?”,考生要找到这三个时间点,概括出官井村的特点。“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可以概括为四十年前的官井村,黄沙肆虐,庄稼难有收成;“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去快三十年。”可以概括为三十年前的官井村,高林树种树致富,村民纷纷效仿;“2018年8月底,……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一一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2018年的官井村,绿盖四野,人均收入过万,远近闻名。第二问“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很明显,是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第三问是“有何效果?”考生可以从主题上考虑。把官井村四十年前、三十年前、2018年的面貌做对比,“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一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突出了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理解“沙海一苗树”的表层含义,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再从主题和表达效果上分析以此为标题的好处。标题含义丰富,可知“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指高林树在库布齐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可知又指高林树本人,“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被称为‘一苗树壕’。”可知还指生活的火种,生命的希望。突显主题,官井村保留“一苗树”有让后代不忘历史的意思,也是对官井村人改变沙漠、劳动致富的伟大功绩的铭记赞美。表达效果上,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强烈对比,“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引起读者关注,也进一步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

录入时间:2021-03-11 09: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