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特点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它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抒的。当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还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再也难以遏制心中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由地向着黑土地,发下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来!我愿付出一切!

我根据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个总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语,学会使用呼告、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这个特殊要求,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储备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

(二) 能力培养点:

2、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3、领悟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 学习运用呼告、排比等修辞方法。

(三)情感体验点:

5、感受游子浓郁而炽痛的思乡爱国之情。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

1、 教学的重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

3、 教学的疑点是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薄弱,本单元的课文着重强调了“爱国”的主题,课文是极好的爱国教育题裁。所以,在课上渗透爱国思想,激发爱国热情是十分必要的。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还没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所以导入很重要。九一八事变背景的导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文本学习中一首《松花江上》,希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从歌词着手,自然而然让学生情感过渡文本的情感。另外,巧妙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播放一些图片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形象进入文本和历史背景。

五、教法设计

(一)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背景回顾法、问题引导法、情感共鸣法、指导 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 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回顾历史、感受文本、促发情感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相互感染,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文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由于这是一篇课内自读型课文,因此,我先引导学生在课前广泛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有关资料,了解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之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把文本与秦牧的散文《土地》作比较阅读,学习文章的表情达意的方法。

(二)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手段,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本文需要通过读来体会情感,教学中要多注意听读、朗读。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一篇感情对比度非常明显的文章,作者的思乡、爱国之情总是流于字里行间,这需要我们去读,去品味,所以,这堂课需要发挥音乐的渲染力和朗读的感召力。

六、学法指导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多角度朗读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体会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七、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对背景的了解,以读来体会,以读来加强情感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上偏重于读,还有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时安排一课时,但充分利用了早自修的时间。

八、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情景创设(背景介绍——字词巩固)——品读家乡印象(感悟土地的前世今生)——触摸情感脉搏(体悟情感——倾听誓言)——反馈归纳(测学反馈——总结归纳)”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图片导入:(1)请看,这里有……(白桦林、红高梁、人参、貂皮、鹿茸),更有广袤的黑色的土地。(2)展示九一八期间的图片。(3)对比:这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你信吗?但是这就是事实。

(二)介绍背景:播放微课“九一八”

(三)引入课题

1941年9月18日所作。“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民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四)目标展示:

(五)字词积累:

二、品读家乡印象

(一)整体感知这土地——家乡美

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微课,学生听读品味家乡的美。感知写家乡景物和家乡生活的图景。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十、结束语

诗人艾青有一首诗,叫“我爱这土地”,老师就用这首诗中的最后两句,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一起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