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分析

1.小说《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2、本文需要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小屋”和“梨花”是文章的两个线索物,贯穿了整篇文章。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为序,围绕“小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

3、作者彭荆风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和她的小妹妹在十几年中相继照料一间路旁小屋,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的故事。然而,作品并没有停止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过往旅客做好事的这种生活现象的描述上,随着情节的展开,作品进一步表现出梨花姑娘精心照料这间小屋的思想动因。原来这小屋是十几年前路过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建造的,修建这间小屋是为了给行人遮风避雨。文章相当生动地展现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青少年一代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精神风貌,将他们的心灵的真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分析本文记叙的巧妙构思时还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雷锋精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缺少关心他人的举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当代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与其产生共鸣之处,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将内在的精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三、教学设想

1、本文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很多,但面面俱到,则会是蜻蜓点水,不如集中目标,突出重点,反而效果更好。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学习重点是写作顺序和悬念的设置。

2、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智力是在实践中发展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使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评析、议论、争辩等活动,领会课文,增长能力。因此,我让学生重点研究、讨论下列问题:

(1)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2)本文是顺叙还是倒叙?

(3) 本文的故事情节为什么引人入胜?

这三个问题研究解决了,本文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就领会了。

3、阅读理解一篇作品的过程,应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初,应充分发动学生质疑,而后教师有领导地指导学生解疑,最后由教师讲疑解难。

4、为了面向21世纪培养人才,必须重视大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和学习运用本文的写法时,要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完成的阅读分析作业和其他作业。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故事大意,积累重点词语,把握巧妙标题的深刻含义。(重点)

2、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难点)

3、学习设置悬念法和误会法的写法。(难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

先快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再概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再思考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应该如何安排?再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再明确悬念的写法及好处;再分析写梨花的妙处;最后主旨归纳、拓展延伸、仿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五、教学方法

读启发、点拨法、仿写法

六、教学准备

1、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2、作者及写作背景: 彭荆风,出生于1929年,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 本, 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作者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作者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作者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所钟,使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3.读完文章,提出质疑.

七、教学时数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二)、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三)、概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按课文顺序概述: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及其原因——“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2、全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九、拓展延伸

有关梨花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十、作业

用《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倒叙或插叙,

设置悬念法和误会法,使文章能吸引读者。

十一、板书设计

顺叙 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插叙

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梨花是小茅屋的主人

解放军盖茅屋,梨花照料茅屋

设置悬念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