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理解、感悟、分析诗歌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诗歌的课堂习惯,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教学时应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基本能疏通大意,落实背诵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茫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学习他虽经历矛盾却昂扬向上的情怀,为初三正迷茫期的他们塑造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意,体会意境学习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在分析品味诗词语言的基础上,提高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不壮,虽经历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 ,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2.教学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五、教与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诵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读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六、媒体资源

1.电子笔,以供授课时远距离操控多媒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脱离寸步不离讲台授课形式。

2.多媒体课件,以方便学生理解课堂流程,辅助学生走进课本内容和作者情感。

3.快闪动画,突破传统枯燥乏味的介绍作者背景的模式,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画面,拉近学生与李白的距离,走进李白。

4.《渔舟唱晚》的音频。辅助学生走入诗歌的情景。

七、教学过程

(一)忆海拾贝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这个时代里,佳作浩若烟海,名家灿若繁星,有这样一位奇人,被世人尊称为诗仙,请问,他是谁?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自己记忆的闸门,用诗句来分享一下你心中的李白。

生用“我从......诗句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的句式,分享李白诗句,感悟李白形象。

(二)走进李白

播放快闪,再次走进李白。

(三)初读感悟

生自由诵读诗歌,要求掌握重难点字音,并请生来示范诵读重难点加红字音。

明确:金樽(jīn zūn )

停箸(tíng zhù )

太行(tài háng)

歧路(qí lù )

(四)细读释义

读准了字音,就为了解诗歌内容扫清了障碍。接下来,探究诗歌的内容。给大家一点儿时间,小组之间交流一下,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看能不能结合课下注释将文意疏通。如果同学内部不能解决的,请大家做上记号,等会儿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翻译时做适当的评判,不懂的字词用引导性的语言,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八、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盛宴 期待 自信

苦闷 失望

九、教学反思

《行路难》描述的是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京城好友为其设宴饯行时的场景。廿年颠沛,赢得天下诗名,终于得近天颜;理想近在咫尺时,却因不甘献媚于权贵而黯然被逐,其间的心理落差何啻天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诗人食不甘味,酒难入喉,这是他此时忧闷茫然的心理直接在生理上的表现。理想破碎的痛苦幻灭和内心深处的孤傲自许纠结、挣扎,刹那间心灵的丝丝颤动,体贴入微的捕捉和解读,正是走近诗人的不二捷径。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是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朗读的指导亦应随机应变,巧妙多样。或通过学生自评理解,或通过朗读展示直观体会,或通过字词赏析细细落实,或通过聆听教师范读揣摩模仿,不同的指导却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出发点的,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灵来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以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诵读不是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里机械地抒情,而是要让诗歌成为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源泉,”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朱光潜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