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苏教版必修五长亭送别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苏教2003课标版《长亭送别》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师:怕见之不易,更觉别离之难,东风无力,人生何堪!今朝远别离,黯然销魂者。秋风渐起,黄叶飘零,又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就要别离了。夕阳古道,芳草连天,长亭短亭,款款相送,他们是怎样的畅叙别情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学生打开书本)

二、背景资料(在线学习)

⒈王实甫其人

问题:既然王实甫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戏剧作家,为什么当时典籍中很少记载?

提示: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有“七优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仅贾仲明《录鬼簿》中有记载。

王实甫,名德信,生卒年不详,元代大都(今北京)人。从他所作的《退隐》散曲得知,他曾经做官,后退职在家(“有微资堪赡酬,有园林堪纵游”),至少活了60岁(“百年期六分甘到手”)。从元末明初人贾仲明写的《凌波仙》吊词中称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可知,王在当时的杂剧作家圈子中是一位富有才华的作家,很有名气。(据《中国文学史》)

⒉《西厢记》其书

问题一:王实甫的代表剧作是什么?问题二:为什么《西厢记》的艺术成就高于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的剧作?

王实甫创作杂剧的主要时期大约在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1927-1307)。《录鬼簿》记述王实甫创作的杂剧有14种之多,全存的只有3种。《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其中之一(另二者为《吕蒙正风雷破窖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三者之中,《西厢记》最为成功,贾仲明在《凌波仙》吊词中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在结构上,一本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还可加一两个楔子。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长达五本二十一折,这种连本戏在明清传奇中是常见的,而在元杂剧中尚属少数。课文选自全剧的第四本第三折。本折开头三曲描写深秋的凄凉景象和离别时的莺莺的凄惶心境;中间九曲先从莺莺眼中描写张生的愁苦心情,接着写他们两人的情爱之深和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最后七曲写莺莺对张生的希望、嘱托和顾虑以及两人离别时的依恋不舍不情。张生和莺莺的恋爱故事已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具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主题,鼓舞了青年男妇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抗争。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是唐代元稹所写的《莺莺传》,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对王实甫创作《西厢记》的影响更大。他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发展、提高,对情节也进一步加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也更为细致,语言也更精炼,从而使《西厢记》这一剧目成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课文系《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原题为《哭宴》,即崔母被迫许嫁后令张珙入京应试,张珙临行时崔莺莺在十里长亭为其送行一折。原题中一个“哭”字,道出刚刚争取到母亲认可爱情的女主人公又要与心上人分别而异常痛苦的心境,正所谓“离愁别恨”。而崔、张分别的痛苦,是崔母一手所为:她认为女儿是名门闺秀,故而在崔、张爱情既成事实之时还要强迫张珙进京应试为官,否则不准完婚。崔、张二人就是在象征封建势力的崔母的逼迫之下才被迫分离。此折选为课文后以《长亭送别》为题,显得委婉文雅,但不及原题伤感。

⒊相关文章

问题一:阅读《关于长亭》,思考:《长亭送别》中最值得玩味的地方有哪些?(诗剧,艺术性)

①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②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③对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

⒋阅读《为什么要读<西厢记>》,思考:今人读《西厢记》的原因何在?

提示:人性美,人情美。

⒌阅读《从<长亭送别>看王实甫的艺术成就》,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反弹琵琶,创新求异思维,褒《牡丹亭》贬《西厢记》)

三、在线学习(约8-10分钟)

⒈《长亭送别》的情节结构。

《长亭送别》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这幅画由几个画面组成?请同学们为这些画面拟个小标题。

讨论后板书:四幅:长亭路上、长亭离筵、长亭分别、长亭目送

⒉欣赏人物形象。

⒊京剧欣赏。

⒋《苏幕遮》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