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数学教材同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了在统计中如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知道通过调查可以直接获取数据,并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直观地表达数据,这对本章进行数据分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并会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这些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的一些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任务分析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更是大数据时代。收集、整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已成为每位公民基本素养。因此统计是数学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在初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在遇到问题时树立统计的意识,学会用数据说话,从而作出决策。

本章是在学生已学会收集并整理数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分析数据。第一节已学习了平均数,本节将进一步学习另两个统计量——中位数和众数。那么为什么要学习中位数和众数?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怎么求?又有什么意义?本节课就是要解决这几个问题。首先通过故事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发现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有时会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而失去了参考意义,那么有没有别的统计量也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呢?就引入了中位数和众数;接着让学生结合引例分析概括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然后会根据定义求中位数和众数,并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差异。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中位数和众数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2.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能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并能选择恰当的数据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决策;

4. 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避免机械、片面的看法,树立统计的意识,学会用数据说话.

教学重点:

1. 在具体情境中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上的差异,并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对实际问题做出决策.

教学难点:

1. 对中位数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2. 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上的优点和不足,并会选择恰当的统计量来对实际问题做出决策;

3. 能对一组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避免单一片面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基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活动经验,本节课教师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认知冲突,从而展开对新的统计量的自主探索形成概念,通过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能对一组数据做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分析。整个课堂是在教师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由六个基本环节组成:

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结合实例,构建新知 学以致用,合理决策

对比特征,深化理解 收获感悟,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冲突

1. 讲述故事,引出问题

一年多过一年的毕业人数,将毕业季的就业问题一次次变成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下面来看一则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65万人,比2015年再增加19万人,又创历史新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在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即将毕业的小明同学也将加入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

小明非常努力,整日奔波于各场招聘会上,投出了近百份的简历。终于,有一家公司决定录用他。在面试中,经理直接向小明介绍了他最关心的工资情况。

经理说:我们公司员工收入还不错,月平均工资2700元.

经过慎重的考虑,小明最终还是决定到这家公司工作。

很快,小明领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却只有1800元……小明很是郁闷,他打算先问问周围的同事。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9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800元。

小明听后,发现他们的工资都比经理说的平均工资低,心想经理难道欺骗了我?于是,他直接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上月员工的工资表。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一开始创设了问题情境,从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入,向同学们讲述了小明从求职到工作的故事。通过对工资问题的不同看法,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议一议】

你能帮小明分析一下,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到底如何?

(1)经理所说的“平均工资2700元”是否欺骗了小明?

(2)平均工资能反映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吗?为什么?

(3)你认为哪个数据反映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更合理?

(学生结合以上三个问题,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提示:可借助计算器.然后,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相互补充.)

(1)经理所说的“月平均工资2700元”,经计算正确。

(2)平均月工资2700元不能客观反映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原因是正副经理的工资特别高,一下子将整个员工平均工资“拉高”了。

(3)19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用它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更好些;1800元也可以,因为它在9个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

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但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由于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而不太适合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另两个统计量——中位数和众数。

【想一想】

顾名思义,你能从字面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

“中位”——处于“最中间位置”;

“众”——“多”.

【设计说明】

在认知冲突形成后,教师恰当设置三个问题,层层引入,激发学生思维的递进发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首先经计算肯定“平均数”的正确和客观存在,但发现此时用“平均数”描述全体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不太合适,究其原因,是由于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接着,让学生试着自主选择一个数据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肯定,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另两个统计量——中位数和众数,认知冲突也得以解决。

引入课题后,先让学生从字面谈谈自己对两个名词的理解,有助于下一环节数学定义的准确形成。

(二)自主概括,构建新知

(三)学以致用,合理决策

(四)对比特征,深化理解

(五)收获感悟,总结提升

(六)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六、板书设计

6.2 中位数与众数

中位数: 先排序, 再找最中间位置(一个或两个的平均数)

n 为奇数,最中间是第n+1/2个数;

n为偶数,最中间两个是第n/2个数和第(n/2+1)个数

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八年级(1)班男生运动鞋尺码统计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