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岳麓书社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看视频,由此倒入。

?讲授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 1、理解概念? 学生先回答后,教师解释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社会原因? 教师:“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 学生:讨论,借助于教材回答

教师:投影归纳以下几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第 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教师小结,要学生明确:一定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 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二、孔子和儒学(1)孔子的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引导学生看【学思之窗】中的孔子像。 课件显示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2)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主张推己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与奴隶制 “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课件显示孔子的思想观、政治观、宇宙观、教育观。 请第一组同学讨论回答 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有人接受? 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 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过渡:在古代经济不断发展中,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了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个 代表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即是明确的反映。 荀子的思想 战国时孔孟荀一脉相承,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他所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所以说荀子是属于儒家学派的,他的礼义学说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孟子所说的人之性善,荀子驳斥他说:“是不然,人之性恶。”荀子为什么说“人之性恶”呢?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四、道家代表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他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劝告统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应该顺应时势民心,这样才能天下大治。 战国时庄子的思想比老子还要消极,同时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老子的思想 介绍老子的生平 请第二组同学思考回答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老子的政治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哲学思想(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万物——-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 (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影响: (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闪耀光茫的辨证法思想 (2)、“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 庄子的思想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课件显示庄子的思想 四、墨家代表 请第三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及思想 多媒体展示: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出身于“贱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 请阅读墨子名言,总结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墨子名言: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投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学生总结: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 主张“兼爱”、“非攻” 2、 尚力、尚贤、尚同: 3、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 思考: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五、法家代表 介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并“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阅读韩非子名言总结法家的思想主张及意义 。

总结:法家思想 :  一 、人定胜天。  二 、人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 。 三 、国家要富强 ,要靠耕战 ,耕是搞好农业生产 ,战加强战备。 四 、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 ,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

教师小结 课堂探究1: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课堂探究2: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课堂探究3: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教师讲解; 探究1:主张加强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探究2: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

探究3: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关于百家争鸣 1、什么叫“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3、百家争鸣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 ? ? ? ?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