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民版必修一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民2003课标版《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本节课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培养历史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标解读,让学生明白这节课重点学什么,在听课的过程中带着目的性来听,有利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教

析专题八为《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三课内容主要阐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支多国实践的历程。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第二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主要阐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和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三课内容层层递进,由理论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作为思想体系,是阐明和论证人类解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决的思想体系;作为运动,是争取实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运动;作为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也必定在实践中丰富、创新,并指引着千百万劳动群众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学

析1、内容衔接上,本课不少内容在初中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一、二册已出现,如“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等。初中课本侧重于史实的描述,高中则重在理论的阐述,比较抽象, 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晦涩, 学生不易掌握。但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初中学生比,他们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有很大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2、学习方法上,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获取有效信息,描述或是阐述事物的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因而授课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分层次设计教学问题,层层递进探究,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培养落实在教学的细微之处,使学生在自主展示中建立信心,在合作探究中激发新思想。

3.在思想意识上,学生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容易打破思维定势,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怎样才能让学生跳出教材,拓展思维,多角度分析、看待历史。

标时空观念分析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界,形成了前后两大阶段,即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是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今是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本主题讲述的是前一阶段(1848—1917)的70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本专题主要包括早期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列宁主义诞生以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基本内容。通过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1、通过设计探究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为什么要改变世界?”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通过设计探究问题“马克思想建立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阅读和分析《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史料实证素养。

3、通过设计探究问题“马克思真的改变世界了吗?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马克思主义将向何处去?”等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5、通过创设情景、史料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见仁见智等方法,让学生突破教材思维,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感悟历史,启迪未来,学以致用。全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家国情怀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让学生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的创造精神。逐步树立起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2、通过学习西方学者眼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热、马克思主义现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及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发展创新的重要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教学过程及内容

内容教学资源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ppt]

·专题八的标题《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课题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