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民版必修一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民2003课标版《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能力上的目标:

在学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后,让学生分析马恩的特点以及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史实的能力。

把其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原因和内容的联系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进而使学生学会这样的思维方法:根据社会存在可以推断社会意识;根据社会意识可以判断社会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意义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分析意义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史实和背景来得出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分析马恩的特点以及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在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马恩的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明白崇高理想、勤奋努力、勇于实践、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马恩的事迹让学生分析体会马恩的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把其它思想 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难点:本课内容理论性很强,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太远,学生对这方面 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难度很大。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做法: 通过课件展示下列材料:“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三、四名。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问学生:马克思有何贡献,得到如此高的地位?(因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新课】 主要经历如下步骤:

了解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做法:

(1)提问:①关于马克思主义,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或者你有什么疑问、问题想问? 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产生的原因、有何特别之处?

(2)展示马克思主义概念:为解放全人类,以建立美好理想社会为目标而创立的科学 思想理论体系。

2、新知识的学习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原因

做法: 提问:①今天我们为什么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此类推,问学生:马克思为什么会产生建立美好理想社会,解放全人类的想法?以此让学生进入马恩所生活的时代来思考问题,寻找原因。引导学生概括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三个方面。 ②以上客观原因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大家都具备,为何别人不能创立,而马、恩能够创立呢?由此过渡到主观原因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原因 做法:

提问:①教师介绍马、恩主要的生平事迹: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的时候,把资产阶级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痛得资产阶级捂了又捂)出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市,父亲是犹太人,是当地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很大。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他的母亲是荷兰人,贤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父亲的工作帮助很大。 马克思15岁的自白: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最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最能谅解的缺点——轻信 您的主要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的德语作文: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大学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学完了四年的课程,并广泛学习哲学、历史、文学和自然科学,23岁大学毕业时获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他便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立场坚定地站在民众一边,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人们当然十分欢迎马克思的这些文章,争相购买《莱茵报》阅读。马克思刚开始来到《莱茵报》时,其发行量只有800余份,几个月之后,已发行3400余份。

1843年深秋,马克思离开了德国,来到了法国巴黎,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不断地加强与工人的联系,以便了解工人阶级的愿望,把自己的理论思想与工人阶级的实际思想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