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7.2物质溶解的量》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2.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列表法、作图法两种方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探究溶解度曲线
四、教学难点
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坐标纸。
六、教学过程
1、导课
在一定温度下,蔗糖在100g水里的溶解度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示这种溶解限度的呢?
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2、新授
(1)讲解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g)。例如: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是指在20℃时,100g水里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引导学生分析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的其他表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加深“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单位是克”的印象。(溶解度四要素)
学生讨论氯化钠溶解度其他表述方式: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每蒸发100g水,会析出36g氯化钠晶体等。
设计目的: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基准问题。通过讨论、辨析和运用溶解度概念表述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介绍教材卡片,并交给学生用数轴的方法记忆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性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然后聆听老师讲解用数轴的方法记忆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设计目的:数形结合,便于学生记忆。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
讲解:通过实验,可以测出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展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这种表示方法叫列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