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生物教材同步浙科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科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必修2模块的价值之一是帮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应用。《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生物科学的性质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的有效方法之一。《课标》中还指出对教学的建议有: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和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其中明确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

理论依据:

一、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注意学习理论(behavior learning theory)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有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在行为学习理论中又有许多论点不同的学习理论,本节课以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40-1990)的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理论为依据。在把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应用于人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和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运用其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致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扩大自己的认知结构。布鲁纳(Jerome S. Bruner)的发现学习特别强调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主动思考、探索求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采用了奥苏伯尔(David P.Ausubel)的发现学习理论,即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的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和学习观之上的,学习者必须自己通过主动地、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之中。21世纪的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着构建主义的影子,在科学教育领域更加明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模型构建”理论,“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具有直观、简单、易理解、可操作的优点。高中生物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生命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运动错综复杂,几乎每个具体的问题都要涉及到许多因素。通过建构模型能够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舍弃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纯化。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真正的“做”科学的过程,既能学到知识内容,又能掌握更深入地探究生物学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同时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三、系统层次性理论

张建林(2005)现代系统论揭示, 一切系统都是由一定的层次所构成,某一层既是构成上一层系统的要素, 又是下一层要素构成的系统。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指出: 自然界是由无数个层次组成的, 各个层次在性质上都互不相同, 各自服从它自身的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先让同学们回忆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以及组成元素,然后让同学们用基本单位来构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型,最后让同学们课下将平面模型转为立体模型,正是采用了系统层次理论。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科版)生物学必修模块II = 2 ﹨ ROMAN 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本教材并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为主线,并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下”和“基因和染色体上的关系”以后,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又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以及“基因表达”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过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及合作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能“学会”,但基本技能“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教学方式:

教师先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兴趣,进而讲述DNA分子结构的科学史。在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DNA分子平面结构的模式图条件下,学生利用教师给发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DNA分子平面模式模型,根据学生所做的作品进一步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教学手段:

交流讨论、模型模拟验证、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

本班共36名学生,上课时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6人。教师提前准备好课堂学生制作DNA分子平面模型所需的材料,每组一袋,每袋包括:A3打印纸一张、蓝色五边形瓦楞纸10个、红色圆形瓦楞纸10个、粉色、紫色、黄色、绿色不规则瓦楞纸共10个。课前让同学自备订书器、订书钉和胶条。

问题和对策:

学生亲自动手对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的构建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在动手制作的时候教师会在多媒体上打出DNA分子的平面模式图供学生参考,并且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在下面指导。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四种脱氧核苷酸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