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减数分裂》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本节内容源自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是继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之后,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来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而本节中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行为与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行为有着惊人的一致,这就为第2节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做出了铺垫。因此,在本册教材中,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本节内容与必修1有丝分裂有联系,也是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的基础。所以《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重难点内容之一。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上期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染色体、染色单体等基本概念,并且知道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能力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并且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还具备一定的识图、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合作探究,建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模型。
2、通过阅读课本及梳理学案, 准确说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
3、通过观看动画及分组模拟,准确描述精子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建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模型
六.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问题启发法、直观教学法、归纳总结法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免疫模型教具、白板
八.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主体思路是“问题式探究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设计了激疑、探疑、释疑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新个体形成流程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有丝分裂形成配子?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指出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由此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肯定学生的推理,指出大家的推测和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魏斯曼的天才预见是不谋而合的。通过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探疑: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但是如果直接让学生来探究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难度太大,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我把这个探究任务细化为如下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通过探究这四个问题,建构减数分裂模型,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问题1: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几条染色体?
这是我设置的第一个问题。以马蛔虫为例,其体细胞中含有两大两小两对四条染色体,因为学生还不知道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在整个探究中,我都沿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表示方法,用一种颜色来表示,避免学生认知上的干扰。那第一个问题答案很明显,应该是两条。
问题2: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两条什么样的染色体?
那么精子和卵细胞中是不是含有任意的两条染色体?这是学生推测出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三种可能:两大、两小和一大一小。那如果是这样的话,精子和卵细胞是随机结合的,若含有两条大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这样形成的子代体细胞中就可能含有四条大的染色体。也有可能是下面这种情况,子细胞中将含有四条小的染色体,而亲代体细胞中是两大两小,这显然是不对的。指出前后代体细胞中不仅染色体数目相同,大小形态也应一致。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不含成对的染色体。这样经过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才能保证亲代和子代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