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3)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将眼球结构模式图与眼球模型结合起来学习,提高对比观察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视觉形成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了解近视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认同健康用眼的重要性,养成关爱眼睛、卫生安全用眼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眼的调节功能
(2)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设计遵循结构—功能—应用的顺序,强调脉络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通过感知“视错觉”引发思考视觉是如何形成的,由哪些器官来完成,引出第一部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在此环节采用平面模式图和立体模型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受,找出答案,同时贯彻“结构为功能服务”的理念,重点分析眼的调节结构及功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为以下两个环节的探究和学习奠定基础。在视觉的形成和近视及其预防这两个教学环节中,涉及到了不少物理学知识,初一的学生尚未接触物理,对此部分的理解有所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宜纠缠于物理概念的介绍,而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其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让物理知识为生物学现象服务,推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本节内容较多,所以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十分珍贵,应本着回归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活动开展切实有效的基本理念进行教学的组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眼见不一定为实!
演示:多张视错觉图片
设问:为何眼睛看到的和实际并不一样?
引入课题:眼与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