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华东师大课标版高二下册十六 谏太宗十思疏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高二下册《第五单元 十六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

而错误的思维逻辑往往会贻笑大方,相反,严密的思维逻辑过程会产生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文章来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如何利用思维的力量,如何展现思维的魅力的。这个人就是魏征,这篇文章是谏太宗十思疏(幻灯)疏,思,谏(动画)

首先我们来看题目,疏为一种文体,为臣子向君王提意见所用。思,反思。谏,进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或过失。这是魏征在什么情况下的进谏呢?太宗又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幻灯)

这篇就是其中之一。

规劝的目的在于使之接受,从心理感受上讲,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是件容易的事。太宗非但接受了,还将奏章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经过昨天的预习,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3人) 魏征很会利用劝谏的艺术,很会说话等等。

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们从各个方面推断了太宗接受魏征建议最可能的原因。老师之所以说推断,而不是猜测,是因为刚才发言的每个同学都由自己的依据推出了新的结论。这种由已知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就叫做推理论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也进行了这样缜密而完备的思维过程。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还原这个过程。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包括思维起点和推理过程和结论三个基本的部分。这也正好对应了我们文章的三个段落。

首先我们一起来读文章的第一段。边读边思考魏征的思维起点是什么。提醒大家关注第一段和题目的关系,标题告诉我们了这是魏征给皇帝进谏的文章,既然是进谏,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魏征最先思考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呢?怎么样突破心理防线?这就是魏征思考的第一步。

我们一起来听老师读第一段中这个句子。臣闻……老师提醒大家关注这个句子的表达顺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什么魏征不说,固其根本,方能使木之长;浚其泉源,方能令流远;积其德义,方能使国之安。这三个句子的共同点在于:他把什么都先拿出来了,结果,目的是什么?强调,让皇帝注意。为什么这个结果就能引起皇帝的注意。这是皇帝最想要的。吸引他。你现在来完整表达一下。

生:想要让皇帝接受建议,就要知道皇帝想要什么。投其所好。否则一切都是徒劳。那皇帝想要什么呢?用最简短的表达——安。人君最关心的就是国家安。因为国家不安,皇位就不稳。纳谏就能得到皇帝最想要的国之安的结果。魏征抓住了皇帝这样的心理。以安作为突破口,以安立论,后面的内容才有存在的可能。

师:顺着这句话,我们找到了这篇文章的论点,哪句话,我们一起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板书)想要国家安定,必须要积累皇帝的恩德和道义。不论皇帝是否对积德义的必要性有所怀疑,出于对国家安定的考虑,他一定会听下去。魏征完成了第一步。紧接着魏征要做什么呢?积德义对国家而言是必要的。他下一步就要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推理来证明积德义的必要性。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第二段。围绕文章的第二段尝试还原一下魏征的思维推理过程。要求:前后4—6为一组,每组最左面的一个人是魏征,来代表大家发言。结合文中的语句作答。时间5分钟。

这段中,哪个是积德义的表现具体化成了什么?竭诚

生:通过对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我们把这句话画上。这里魏征把积德义具体化成了竭诚。本相隔绝疏离的因为竭诚可以结合,相反,本为至亲至爱的因为傲物成为路人。通过积德义的好处和不积德义的危害的对比。对比只是魏征采用的手段方法,这节课我们转换一下角度,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思考。从论证思维的角度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找同学来翻译一下我们刚才画的句子。

我们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竭诚和胡越为一体是什么关系,因果,那这个必要性是通过因果关系来确定的。就像我们同学刚才分析得那样,因为竭诚以待下所以胡越为一体,因为纵情以傲物所以骨肉为行路。像这样的关系,第二段中还有,比如董之以严刑-苟免而不怀仁,振之以威怒—貌恭而心不服。

这句话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还有,老师提醒大家关注一个词。

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译为“”因为”。(板书)

根据第二段,我们看到了魏征是通过确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必然性。事物的发生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揭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辨明了是非。这样的思维推理过程叫做因果推理。我们一起看一下幻灯。

像我们开始看到的新闻素材,北大学生只能卖猪肉和我们好好学习之间就不存在确凿的因果关系。老师有一个疑惑,皇帝的一个人的恩德和道义会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产生直接的影响吗?两者之间是必有依存的关系吗?魏征是这个论证推理过程是不是不严谨?我们一起读文章的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谁想好了?这对因果关系中,除了积德义和国之安,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百姓。谁能尝试论述一下,皇帝积德义,百姓,和国之安之间的关系。

生:国家帝王是否施行恩德道义会直接影响帝王对待其他人的态度和做法。对待其他人的态度和做法会影响百姓对皇帝的看法。一旦百姓心中不怀仁,心不服。就会有怨气。百姓的怨气会导致覆舟的结果。百姓力量之大,这是圣人先贤早就告诉我们的。不辨自明。覆舟也就是不安了。与太宗的初衷相违背。间接地,魏征的观点也就得到了证明。所以,我们看,这个论证是一个闭环,无懈可击的因果链。注意事项二:因果推理的原因有时候是多层的,只有把因果链一层层揭示清楚,论证才能有说服力。

太宗势必由之前的不得不听到现在的信服。(魏征完成了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紧接着魏征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反思意见。我们一起来读文章的第三段。总此十思,宏玆九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与 是什么关系,因果,智勇仁信的人和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关系呢,因果。因果的思维推理过程贯穿了这篇文章的始终。

垂拱而治,那就是太平,就是国家安,垂拱,人君不用亲自处理政务,轻而易举就能治理,照应了第二段中哪句话。岂取之易守之难。确实不难。又回到了说服皇帝接受建议的的起点。直此魏征完成了第三步。这样完备的思维推理过程缜密完备,无懈可击,皇帝必定会从善如流。

下面大家我们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画出魏征的思维过程图。

老师把大家刚才的思考过程以思维图的形式呈现(幻灯)。

魏征劝谏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学习这篇文章,十思的内容当然很重要。德义的重要性又何止是对帝王,每个人,都是需要不断修炼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修正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稳。魏征无懈可击的思维过程和在其指导下高超的劝谏艺术的运用更是让我们折服。这样的文质兼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了。

下面我们来学以致用,小试牛刀,从论证严密与否的角度来评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