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历史教材同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单元纲要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设计构想

时代背景

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此前世界各地区相互平行,各自独立发展,有些地区几乎隔绝,如美洲、澳洲以及南部非洲。欧亚及北部非洲的联系及互相影响多一些。1500年前,欧洲经济落后,拿不出自己的产品交换。但是欧洲的商品经济活跃,政府不仅不限制、阻碍商业活动,而且扶植、依赖商业和金融业,形成了契约性的投资与分利机制。此次新航路开辟的资金都是以投资分利方式募集的,这是资本主义的因素。封建因素则表现为对土地的追求,对贵金属的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和讲述一定要结合时代特征。

单元逻辑

本单元的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习了解欧洲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学生“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本单元的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课标要求是“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通过学习,知道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通过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打破了教会思想上的桎梏与枷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本课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首先要理解本课的课标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结合上述内容,我特地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不仅要以生动的史实讲述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活动和麦哲伦环球航行,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海洋探险活动的动机和可能性。1、在动机方面,主要讲清三点:(1)东方的富庶和欧洲人对东方物产如香料的需求;(2)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而对金、银等贵金属的需求;(3)15世纪东西方的商路被垄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直接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在可能性方面,主要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远洋航海的科学技术条件,如地圆说,罗盘针的使用,大帆船的建造等。2、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评价,从三个方面做说明:(1)为新型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序幕。(3)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不断扩大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往来,世界各地区之间逐渐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在进行归纳讲述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我们这里所说的“新航路的开辟”,被西方人称为“地理大发现”,对概念做必要的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一环节由学生讲解,,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重要发现,通过故事讲述理解探险家们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三、史学视野

地理大发现是欧洲航海家出于经济扩张的需要,即获得黄金和香料,寻找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从科学探索的动机看,西方航海家是为了探索自然奥秘,开辟新航路,验证地圆学说。地理大发现体现的是个性解放、探索自然和积极冒险的精神,体现的是对知识的实证和逻辑体系的完善。他们以科学来体现人的理性力量,在对自然的征服中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前后是人类历史是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经由地理大发现,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而开启人类历史这一重大事件的是偏居于欧洲大陆西南角上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于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亚、非洲和美洲。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四、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2、课标解读:世界近代史的课程内容,共有15个学习要点。这些学习要点,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依次递进的历史时期呈现的。第一个时期从14世纪到17世纪,这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初步发展的历史,也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时期。新航路开辟是这个时期的第三个学习要点,要求学生“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仅要以生动的史实讲述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活动和麦哲伦环球航行,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海洋探险活动的动机和可能性。1、在动机方面,主要讲清三点:(1)东方的富庶和欧洲人对东方物产如香料的需求;(2)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而对金、银等贵金属的需求;(3)15世纪东西方的商路被垄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直接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在可能性方面,主要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远洋航海的科学技术条件,如地圆说,罗盘针的使用,大帆船的建造等。2、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评价,从三个方面做说明:(1)为新型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序幕。(3)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不断扩大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往来,世界各地区之间逐渐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在进行归纳讲述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我们这里所说的“新航路的开辟”,被西方人称为“地理大发现”,对概念做必要的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一环节由学生讲解,,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重要发现,通过故事讲述理解探险家们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五、教材分析

本课为统编教材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上》第15课,一共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三个子目中,第一子目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原因以及条件;第二个子目和第三个子目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归纳影响。

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对应课文内容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海洋探险活动的动机和可能性。在动机方面,主要讲清三点:(1)东方的富庶和欧洲人对东方物产如香料的需求;(2)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而对金、银等贵金属的需求;(3)15世纪东西方的商路被垄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直接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在可能性方面,主要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远洋航海的科学技术条件,如地圆说,罗盘针的使用,大帆船的建造等。

2、结合课标要求,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讲解中我特地强调了,首先不仅要以生动的史实讲述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活动和麦哲伦环球航行,其次要要通过教材中的“相关史事”和“人物扫描”加强对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行为和实质目的的分析,以此为第三个子目展开提供铺垫。

3、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评价,通过学生分析历史史料,引导学生论从史出。结合史料分析得出认知:(1)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序幕。(3)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不断扩大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往来,世界各地区之间逐渐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4、提出争鸣问题:你对500年前的那场新航路开辟活动的评价如何?通过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初步掌握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多维度看待历史事物。

5、在进行归纳讲述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我们这里所说的“新航路的开辟”,被西方人称为“地理大发现”,对概念做必要的讲解。

6、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一环节由学生讲解,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重要发现,通过故事讲述理解探险家们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六、学情分析

我是用八年级的学生辅助我完成这次教学任务的。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尽管八年级讲授的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但是学生对于世界历史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世界古代史和本单元的前面几课内容,所以学生在知识储备上会存在不足。因此我在课前布置了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主导新航路开辟的两个主要国家以及四位航海家的生平介绍,并请他们稍微整理资料形成初步认知,同时列出自己的知识困惑点和不解的地方留待课堂学习解决。

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探: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2、寻: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初步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初步掌握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多维度看待历史事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寻新航路的进程,认识到正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才推动了历史的不断前行;培养学生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八、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寻新航路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并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九、教学过程

【教学立意】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课标要求出发,培养学生注重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并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我确定的本课教学立意为: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探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学生结合地图讲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从全球史观及文明史观的角度引导学生论从史出认识及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通过组织辩论对哥伦布历史“功”“过”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世界史观意识。

【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大国崛起·海洋时代》)节选片段。

(画外音)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前后是人类历史是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经由地理大发现,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而开启人类历史这一重大事件的是偏居于欧洲大陆西南角上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于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亚、非洲和美洲。

教师讲解: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十、归纳小结(板书设计)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探寻新航路

(1)时代驱动

缘起: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原因)

(2)个人驱动

(3)条件驱动

寻觅: 勇者的发现(过程)

碰撞: 文明的碰撞(影响)

交流:走向联合的世界(反思)

十一、教学评价

(一)争鸣:谈谈你对500多年前开始的那次文明的大碰撞的看法。

生1:新航路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生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完善,是地理大发现。

生3:新航路开辟实质上是殖民扩张的需要。

生4:新航路开辟对亚洲美洲和非洲的文明是一次碰撞,冲击,也是交流。

生5:新航路开辟伴随着灾难,被侵略人民的痛苦……

生6:新航路开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推动,它让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老师归纳:新航路开辟是一次文明的进步,它体现了人类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它完成了地理大发现,推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加速了从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社会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但同时新航路开辟也伴随着对亚洲非洲美洲殖民地的扩张与掠夺,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带来了冲击与破坏,但从世界文明的角度看它推动不同文明直接的交流与发展。今天的中国也面临和平崛起的新契机,所以我们从历史中知道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向海而生”,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面向世界敞开怀抱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请各位同学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结合我们讨论的主题课后搜集材料后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晰,语句通顺。(字数不限)

(二)练一练:(基础知识练习)

1.李明是“大航海时代”的游戏迷,在游戏中作为虚拟主角的他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中、南美洲的一些地方,他虚拟的角色应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2.有一本名为《归来没有统帅》的传记,记述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的事迹,其主人公肯定是( )

A.迪亚士  C.达·伽马 B.哥伦布  D.麦哲伦

3、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事件是( )

A. 大革命 B. 新航路开辟 C. 工业革命 D. 文艺复兴

4、500多年前的一大壮举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这一壮举是 ( )

A.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B. 拿破仑的远征 C.美国的建立 D.哥伦布的远航

十二、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成功之处:1、能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设置了四个环节“缘起、寻觅、碰撞、交流”,依次讲清楚原因、过程及探讨其对文明的碰撞与影响。2、本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既具有吸引力,又有强大的说服力。3、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果佳,使参与拓展性问题回答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4、本课教学中比较精彩的部分都是因为学生的回答或是讲述让同学引发共鸣而掀起的。比如某位同学在讲述麦哲伦的航海历程时角色扮演,绘声绘色的讲述引发同学笑声阵阵;另一位同学在对新航路开辟做总结时提到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讨论要有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推动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也带来了灾难与破坏,中国的发展不能借鉴这样的方式。

不足之处:由于还处于课程改革的探索阶段,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应再改进,争取更加多样化更加直观化更加注重课堂的生产性;2、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推动课堂教学高潮迭起;3、在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4、有极少数的同学课堂参与性不够强烈,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些学生的思想转化和学习态度的转化工作以及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