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59 说“木叶”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9说“木叶”》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学

1、说

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可以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释题

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也是“咬文嚼字”的典范。本文对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实质是谈中国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3、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的观点。

林庚、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四个人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他们并不是一个系,年龄相差两三岁,大概因为都热爱文学,不知怎么一来,四个人便成了好友,被称为清华的“四剑客”。四个人“放言高论、无话不谈,‘语不惊人死不休’。个个都吹自己的文章写得好,不是梦笔生花,就是神来之笔”。林庚早晨初醒,看到风吹帐动,立即写了两句白话诗:“破晓时天旁的水声,深林中老虎的眼睛。”当天就得意地念给其他三个人听。他们经常会面,曾一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却和郑振铎先生成了朋友。

把握文章结构思路

1.根据提示填空。

通观整篇文章,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即①       ,并且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②         和③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参考答案:①“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 ②含有落叶的因素 ③有颜色的暗示性

首句标义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结尾又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写作的本意。我们在此化用这一说法,姑且称之为“首句标义法”,即每段文字的第一句都标明文段的大意。我们可利用此方法谈谈《说“木叶”》一文结构上的特点。

文章题目为《说“木叶”》,正文采用首句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例如,第1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引用屈原《九歌》中的诗句交代“木叶”的来源。第2段“‘木叶’是什么呢”,以设问开头,引出用“木叶”与“树叶”的诗歌,运用分析指出“木叶”即“树叶”,这是诗人大胆的艺术创造。以下几段也是这样,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结构谨严。

2.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的诗句,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由此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

3.第5段与第4段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五段在第四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木”为什么“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个特征,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品味语言,体会细节

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