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数学教材同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字母表示数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学内容

数学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表示数》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字母能表示什么;能用字母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的能力;合作交流、猜测验证等意识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三、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把“探索”作为过程性目标之一,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如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节课由许多开放性问题探究性活动组成,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数的又一次扩充)后,由常数到变数(字母表示数)学习的起始课,是学生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虽然在小学已接触字母表示数,但对字母表示任意性及一般性理解不深。因此,本节课应通过提供大量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经历“活动—探索—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表示数的简捷性、一般性特征,提高学生的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能力。

2、本课重点:

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法则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3、本课难点:

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合理推测、课后小结直至布置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四、分析学情

1、认知基础:

通过以前数学知识及英语课程的学习,字母对学生已经不再陌生。小学学过的数学公式、法则等都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许多学生大多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从而为本节的深入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获得经验基础: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题目都为学生提过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观察、模型操作、拼摆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会了许多规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顺利实现了由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并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事物的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设计

1、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具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接触到代数式,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归纳、概括的活动了解代数式的意义。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代数式,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

本节课通过提供大量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经历“活动—探索—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表示数的简捷性,一般性特征,提高学生的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方法以及探索出的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表示一般规律的必要性.

六、教学媒体设计

在本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课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去,课堂容量增加,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先利用如下一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你觉得这首儿歌唱得完吗?)”

学生口答完后,教师指明用字母n的式子表示出了青蛙的只数与青蛙腿的条数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清楚地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的表示出来,它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那符号化的表示手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来认识现实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字母能表示什么》。通过以上儿歌,让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设计目的】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特殊问题上升到一般问题的方法,产生认知冲突。

(二)探索研究

活动1:(感受体验数量关系的获得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利用牙签搭一个正方形需要四根小棒,那么按照下面的方式,(多媒体演示)

图1

问题:

(1)图1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搭3个正方形需要 多少根牙签。

(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

(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你是怎样得到的?

(4)如果用n表示所搭的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与同伴进行交流。

(5)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 根牙签

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自己来动手动脑想一想、做一做,再与其他同学议一议,同学之间注意分工,注意之间的合作。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有的学生借助拼摆的过程来解决问题,可能在试图寻求一般化的规律。

在这个问题中,学生从以下多个角度来思考:①我们可以看成第一个正方形是用四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4+3(x-1)]根;②上面的一排和下面的一排各用了x根,竖直方向用了(x+1)根小棒,共用了[x+x+(x+1)]根小棒;③把搭第一个正方形的方法看作是先搭1根再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1+3x)根;④把每一个正方形看成是用4根搭成,然后再减去多算的根数,就会得到4x-(x-1)。总之,应该注意每种表示形式与具体摆法要互相对应(符号表示与规律,数与形的对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发挥,鼓励学生探索,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各自的方法,而且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得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受益,最终形成符号表示的过程,然后带入具体的值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设计目的】这个过程是本节课的主体。“数一数”是最原始的方法,学生不难得到。“试一试”更进一步,用尽可能多的计算方法需要学生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方法,最终形成符号表示的过程,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益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想一想”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动手,以及观察、分析、猜测、类比、论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活动,逐步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活动2: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鼓励学生尽可能回忆并写出以前所学过的法则和公式,如结合律、分配律、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等,同时请学生说出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在这里可以用表格的形式给出来。

两个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字母表示数可表示哪些方面?字母代替数可带来哪些方便?

【设计目的】自然过渡到字母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公式、法则,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巩固了新知,把以学知识纳入新知,让学生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三)变式巩固训练

(四)积累与总结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创设问题情景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教学,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1.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算什么。本节课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课间演示的牙签搭成正方形,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学生在深入思考和感受的过程中,真正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促成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搭建正方形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补充,达成了四种代数式反映了四种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碰撞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断产生新的发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能力提高。

3.注重评价,做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我们注意到,本节课在探究活动中,通过思维过程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清晰,通过对问题阐述方式的评价,优化了学生数学品质,通过习题训练中各种问题矫正(采取了不同评价方式),夯实了学生的基本功。

4、充分挖掘学习素材。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作为问题情境,学生学得投入。“方法五”是学生的杰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对课程的开发恰到好处。

5、教师角色的深刻变化。课堂上教师还学生以主人翁位置的手段不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或“满堂练”,而是把气力花在挖掘学习素材上,花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主动提出问题上,花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上。

6、课堂上的德育的渗透。把数学的学习和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学习品德的教育有机结合。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