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优质课下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重点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看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板书)

问题情境1:赫鲁晓夫为何要改革?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材料一、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材料二、国民经济比例情况

(1)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2)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师:上述材料告诉我们,1913~1950年的苏联经济发展并不健康,其症结在于“斯大林模式”。要改变这一状况,该怎么办呢?

生:只有改革“斯大林模式”,别无他策。

师:看来改革不可避免,第一个站出来担此大任的人是雄心勃勃的赫鲁晓夫。

1、背景(板书)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到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阅读课本P98历史纵横)

(3)、苏共二十大(1956 “秘密报告”)

2、内容(板书)

项目

教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