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2节血液循环》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概述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
本课是血液循环内容的第2课时。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内容在本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内容,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因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属于重点内容中的主要部分。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是学好后面血液循环途径的关键,更是对前一章知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及如何被细胞利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为后两章“人体的能量供应”和“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脉、静脉血管的管壁特点、血液流动方向、流动速度等方面的知识,对血液循环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心脏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各个结构有着什么样的功能?学生的探究欲望很高。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课堂我采用模型,让学生亲自观察,组装,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讨论、分析、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心脏基本结构以及所连接的血管。
(2)说出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解释左心室肌肉壁比右心室肌肉壁厚的原因。
(4)识别房室瓣和动脉瓣,说明心脏内血液是按照一定方向进行流动的。
2.能力目标
观察心脏模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观察心脏,辨认心脏各部分结构。
说明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教学难点:
识别与心脏连通的血管,辨认房室瓣与动脉瓣,说出心脏内的血流方向。
教学思路:
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心脏有哪些结构特点能成为一个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围绕解决核心问题,本节课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结构,结合课本内容,帮助学生识别心脏的四腔及其相连的血管,认识到血液中心脏内的流动是有方向的,明确心脏作为“泵”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心脏的结构,探讨并尝试解释人体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帮助就学生建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认识,理解心脏内的血液流动与血管和瓣膜是有关的。最后介绍运动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哺乳动物心脏模型、PPT课件。
课时: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