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灯塔·刘建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

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

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父亲名字叫海再写父亲把池塘当海,为后文写父亲成为海军并分配到岛上守航标灯作了必要的铺垫。

B. 本文以“灯塔”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高潮是“我”每次路过父亲工作过的小岛时庄严地行注目礼。

C. 小说写父亲临终前“眼角却淌下泪水”,这泪水饱含着父亲对母亲几十年来对自己不离不弃、相爱又相知的无限感激之情。

D. 本文情节并不复杂,语言质朴简练,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方法技巧。

2. 父亲是本文的主人公,但母亲也成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特征和作者的创作用意。

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下载Word版试题
《灯塔·刘建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母亲的形象:坚定执着,选择嫁给父亲,几十年不离不弃地陪伴父亲;乐观明理,任劳任怨,给未来孩子起名字,怀孕了还在和丈夫一起维护航灯,几十年陪着丈夫忍受岛上的寂寞艰辛;默默奉献,永远理解和支持丈夫,父亲的事业背后是母亲的默默支持,只有母亲了解父亲的遗愿,要求把两个人的骨灰撒在当年的海岛。创作用意:写母亲的种种表现是为了更加突出父亲作为一名守岛战士的执著坚强以及对祖国忠贞不渝的军人形象;写母亲在岛上和父亲的日常生活可以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推动了情节发展;母亲父亲相得益彰,夫唱妇随,突出了小说主旨:一个平凡的战士和自己的妻子在孤岛上守护航灯四十年,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祖国,他们就是无形的灯塔!   

3. 最后一段是小说的补叙部分,使情节更丰富完整;小说一爷爷给父亲取名字开始到“我”给自己儿子取名字结束,结构上首尾呼应;升华主旨,父辈的爱国精神是无形的灯塔,是不灭的火种,代代相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小说的高潮是‘我’每次路过父亲工作过的小岛时庄严地行注目礼”错误,应该是父母在大风暴夜里护航灯。B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可见,母亲坚定执着,嫁给父亲,一直陪伴父亲;“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乐观坚强;“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任劳任怨,一起维护航灯;“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母亲最了解父亲,知道他的遗愿。

(2)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母亲的作用是为了衬托父亲,她的支持让父亲更能够放心地为祖国事业作出贡献;父母在岛上的生活苦中作乐,以乐反衬岛上的艰苦,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精神是文中要歌颂的主旨:默默奉献,为国付出,成为“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与开头“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相呼应,结构圆满,展现出家人热爱祖国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升华了主旨,展现出父辈爱国精神给后辈的影响,就如同灯塔一般指引后辈前进。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录入时间:2021-02-08 10: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