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数学教材同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是一节起始课。本节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中的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深刻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与探索,使同学们对对称的认识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轴对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在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发展空间观念。十大核心概念在本节课中突出培养的是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基础

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

经验基础:

对称现象及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存在大量实例,对称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理解起来也应不困难。在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上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感受轴对称现象的实质。

2、学生面临的问题

该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会出现对概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

学生对对称现象及对称图形很容易认识,但如果让他们画对称轴,他们可能画不全,哪两个图形关于哪条直线对称语言上说不准,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策略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结合图形体会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三、目标制定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字教学要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根据这一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扎蝴蝶以及折一折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活动中感受与人交流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感受轴对称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述3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活动是教学主线,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孕育知识目标、渗透情感目标、感受文化价值,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育情感的目的。

四、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逐步给出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以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性活动为主,学生在形成对轴对称图形基本认识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确定:

教学重点:

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为了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1) 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说,在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我出示生活中的大量事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而且还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扎蝴蝶真正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关注方法的形成过程。在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时,要求学生先将纸片对折两次,扎半只蝴蝶,然后进行展开,观察折痕两侧的图案,而归纳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形成“实践——观察——归纳”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学具,在观察、思考、操作、归纳、应用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学具袋等。

七、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抽象美

1、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图片供学生欣赏,例如:(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带给我们的美与和谐。)

学生发表感受后,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图片美吗?这是一种什么美呢?”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轴对称现象》。

出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

特点:沿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_________________,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

总结: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2)对折;(3)重合。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大量轴对称图形后,通过观察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一是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二是加深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3、题组练习

火眼金睛: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观察下面的国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辨一辨:下列英文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 C D E F G H I J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设计意图: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对定义再次加深理解。)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你找出来并画出对称轴。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小学的知识基础,通过折叠的方法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是”与“非”的对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折叠后重合”这一本质属性的感性认识。)

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学习不刻苦,不如卖红薯。游戏两手抓,心里没有谱。漫漫人生路,何方是归处。秉烛须趁早,书莫来日读

(设计意图:通过4组练习,目的在于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也为下一个环节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奠定基础。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找对称轴,培养学生对简单的几何图形作出正确判断的活动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些练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对称轴的获取更加全面。)

(二)动手操作——实践美

1、小小创作家

2、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3、这两个图形是成轴对称的吗?如果是,指出对称轴,不是请说明理由。

4、观察自己的作品讨论轴对称图形与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合作交流——创造美

(四)回顾反思—感悟美

(五)当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八、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在“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的指引下,我设计了直观感知——抽象美,动手操作——实践美,合作交流——创造美,回顾反思—感悟美等几个环节来展开,引导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提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如:制作对称剪纸、折一折、扎蝴蝶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而且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