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岳麓书社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代农业的发达程度,体会先人的智慧,坚定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在本课教学中贯穿唯物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安排】1课时

【重难点】

1.重点:精耕细作

2.难点: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古代经常将国家称呼为“江山社稷”,“社稷”一词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这表明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理念。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考古发现的两处遗址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发现了粟的遗存和幼体猪骨,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则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和家畜骨骸,这些都可以说明中国的原始农业就形成了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生产结构。同时,南北双方发现的农作物不一样,说明早在原始农业阶段,就奠定了农作物生产北粟南稻的局面。除了考古发现以外,关于农业还有神奇的传说——传说中,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培育出适合人类栽种的物种。

设计意图:从考古发现和神话传说两个角度讲述农业的起源,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同时训练学生对不同史料的价值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生产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形成

教师:何为“精耕细作”?

学生:精细地耕作……

教师:可以从农民的哪些行为判断其是否精细地耕作?

学生:松土、除草、施肥、杀虫、灌溉……

教师:农民以上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提高单位产量。

[活动1]学生根据回答总结“精耕细作”的概念。教师给出专业的概念解释,并指出精耕细作的前提是“一定面积的土地”,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通过2016年海南卷的第6题以及学案的第6题加以巩固:

(2016海南卷·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学案·6)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