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一年级下册(2017年11月第1版)《4.给物体分类》教案优质课下载
《我们周围的物体》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处理: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课堂教学实施中我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的进行分类。通过有效、丰富多样的交流、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活动过程,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节课如何让学生发展的更好,获得更多,体现的价值和意义更大,这是我们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得问题。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哪方面的发展更是他所需要的呢?我认为给物体分类是学生对前面三节课的拓展,运用积累的知识给物体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对孩子们以后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会整理身边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所以我把这个分类活动延伸到课后让孩子们对家里厨具进行分类整理。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把上写成下。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尤为重要。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
四、设计创新点
1.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将6E探究学习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多维度的发展。
2.营造真实情境,让学生体验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3.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在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对科学方法也进行研究。
4.注重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课堂中让学以致用得到体现,将学到的实践用于实践;
5.对教材的进行了一定的重新编排,让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五、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