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课 百日维新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2003课标版《第3课百日维新》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等相关史实。了解康有为的经历、思想及政治实践。

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变法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材料阅读法、小组讨论法、知识讲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戊戌变法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康有为勇于担当、拯救国家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导入:1927年3月31日一位老人在青岛家中逝世,享年70岁,死因是食物中毒。与此同时,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进入江浙,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对于这位老人,许多人早就觉得他迂腐、顽固、脱离时代。然而,如果历史前移30年,正是这位历史狂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奔走呼号,在万马齐喑之时大声疾呼,以变法强国,以君主立宪救国,并终生不改其志。他是理想的、狂妄的、固执的,同时也是爱国的、勇敢的、坚强的。这位狂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康有为。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的精神领袖,主导和见证了戊戌变法的整个过程,今天我们的学习线索就围绕康有为一生的主要经历来探索他的时代、他的经历、他的国家。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简述人物经历导入。新旧时代对比,突出晚年康有为的落寞,引出戊戌变法时代的辉煌。

一、列强辱国,师徒救国——变法背景

【设计意图】每个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生活的时代,通过分析康有为生活的时代将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当中相关的背景知识串联复习,并通过阅读材料及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大时代背景下分析人物,通过人物的经历更好的理解他所处的时代。

教师:康有为出生于1858年,他出生之时,英法联军正蹂躏着中国的北方,而他的同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正肆虐着中国的南方。在他40岁之前(1898年)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他的思想、他的经历都是时代风云变幻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梳理和思考康有为所生活时代的相关史实及主要特点。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1840-1842年)至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为十五年,自英法联军之役至日军初次侵台(1875年)亦为十五年,自日军初次侵台,中经马嘉理事件(备注:中英外交冲突,1875年)、伊犁交涉(1871-1884年)以至中法战争(1884年)约九年,自中法战争至中日战争(1894年)亦为九年,其间中国多少尚可喘息苟延。中日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跟踪而至,片刻未弛,真可谓危急存亡之秋。……俄、德为首先实行分割中国的国家,于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瓜分危机加速了1898年维新运动的到来,实际上,这场运动已蓄积了十年的能量,因为自从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甲午战后,有些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开矿山,设立工厂以“抵制洋商洋厂”。当时,洋务派已无法垄断近代工业,清政府也无力再投资兴办新式企业。同时,清政府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允许民间设厂,是清政府工商政策的一大改变。这个措施,进一步激发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的积极性。——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

学生:分析并回答。

教师:(一)相关史实梳理:自1840年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以及纠缠不清的各种中外冲突,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些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由一个完整强大的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逐渐加深。

(二)时代特点:

1、瓜分狂潮成现实。(外部因素)2、改革自强成共识。(内部因素)

3、民族资本是基石。(经济因素)4、早期维新是前提。(思想基础)

教师过渡:康有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逐步崛起为维新变法的领袖。当然这个过程也是相当的艰难。那么为了救国、变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康有为又做了那些努力呢?

材料四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县人,生在咸丰五年,一八五八年,比孙中山先生大十一岁。他家好几代都是读书人。他的家教和他的先生朱九江给他的教训,除预备他能应考试,取科名外,特别注重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及一般所谓经世致用之学。他不懂任何外国文字,在戊戌变法以前,也没有到国外去过。但是,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方人行政的整齐,受了很大的刺激。他觉得这种优美的行政必有文化和思想的背景和源泉。可惜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讨论西方政治、经济的书籍。康有为所能得的仅江南制造局及教会所译的初级天文、地理、格致、兵法、医药及耶稣教经典一类的书籍。但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能举一反三,因小以知大,自是于其学力中别开一境界”。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结合上述材料及课本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P128-131)回答康有为为变法做的准备有哪些?

教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