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设计意图

近期,一则17岁男孩跳桥自杀的新闻令人唏嘘不已。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参与热议更应冷静思考: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包含抗挫能力培养的“生命教育”?才能在类似事件发生之时,能有一双有形或无形的大手抱紧那个孩子。

我相信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答案,并首推被誉为“人见人爱”“顽固的乐天派”的苏东坡,他堪称以高“逆商”赢得人生的典范。本课计划指导学生细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两词,略读《临江仙·夜归临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作及若干诗文,探求他是如何在最低的境遇中展现出最高的境界,从而鼓励学生笑对人生风雨。

二、文本分析

1、细读篇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

二词均位于部编教材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推荐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及阅读提示读懂大概。《卜》词写于苏轼初到黄州,开始人生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之时,过于清冷的意境让人不得不担忧,怕他郁结于心,从此一蹶不振,好在这只是作者自省后清高自守的表达。《定》词写于三年后,或许是本性使然,或许是客观环境的催生,再见词人,已别有一番新天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探求这由“怕”至“不怕”,由“不肯栖”至“有所归”的转变原因,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核心,力求引导学生理解词作内涵,深入苏轼的内心世界,获得精神的给养。

值得注意的是,两词在难度上有明显差异,前者需要更大比重的时间分配及教师参与,即前者教读,后者自读。

2、略读篇目:《临江仙·夜归临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节选)《后赤壁赋》(节选)

这几篇所选均作于黄州期间,有词有文,大体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作者的心路历程,但因一篇已学过,三篇是现行高中篇目,不宜做过多过深的解读,最好只抓住部分语句辅助理解前后心态变化即可。毕竟,这份达观也并非一日之功,确是在其一生波折辗转中不断磨砺而成的。

3、其余助读材料:《猪肉颂》《东坡八首(序)》《与章子厚书》《送春》《苏东坡传》等

以上诗词文皆有,均是节录,帮助学生破解苏轼身心究竟“归去”何处,从而勘破顺逆,升华自我。

三、学情分析

以目前学生所掌握的诗词知识来看,他们对“词”这种文体缺乏全面的认识,虽然也能够观察到它形式上的特点,却对其抒情上的特点不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追求文体知识的系统讲解,可借“诗”的一些知识迁移,总之,在初中阶段尽可能使学生在不断积累中熟悉、喜爱“词”,保护兴趣为先。另外,本课所选两首词皆有耳熟能详的名句,学生对苏轼也并不陌生(学过一些作品,对其生平有些许了解),却可能受限于人生阅历,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帮助他们调动已有受挫体验,锻炼“逆商”。

四、教学目标

1、把握细读篇目中的主要意象(如幽人、孤鸿、风雨等),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词人形象。

2、理解略读篇目、助读材料的大意,探究苏轼心态转变的原因。

3、学习用达观的态度面对逆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主要意象,感受词人形象。

难点:探究词人心态转变的原因,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讲代读,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中心话题

出示新闻图片及一部分评价,引发思考:“生命诚可贵”,在做出极端选择之前,还有哪些可能?

2、引入学习材料

出示古代文人逆境中的选择——或超脱达观;或多有忧愤。

师:显然,面对不如意,达观者更幸福些,然而达观非一日而成。在众多可供参考的人生范本里,苏东坡不啻为最佳选择。今天让我们通过他的文字,探求他是怎样在最低的境遇中展现最高的境界。

二、走近苏轼,知人论世

1、调动所学

提问:关于苏轼,你能想起哪些标签?

2、观看视频

师:我们再通过一个小视频加深对他的认识。

(播放视频)

师:这个视频有些调侃的意味,却也算评价中肯。刚才视频中所提到险些丧命、被贬黄州的事件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我们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的时候介绍过。

三、朗读感知,疏通词句

1、听范读,谈感受

师:既然已经做到“知其人,了其事”,要想鉴赏词作,第一步一定是“读”。先来听两首词的朗诵——

提问:你能否用两字或四字词语概括你的感受?

(《卜》孤独、寂寞、凄凉等,《定》自由、潇洒、平和等)

师:显然,两处心境截然不同。

1、自由读,明要求

任选感触较深的一首,带着感情大声读一读。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重读(3)根据情感基调把握语速

2、指名读,赛一赛

自荐或他荐2名学生,适当点评。

3、小声读,明词义

提问:经过反复朗读,加上课前预习,相信你已经对两词大意有所了解,请对照注释,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将词中文句变成平时的语言口述出来。

二、缘景明情,细品形象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九、板书设计

解读苏轼“逆商”

《卜算子》 《定风波》

月:缺 桐:疏 漏:断

孤 人

鸿:孤 独 人:幽 恨 生 不怕 归去 乐观

寂 风 洒脱

寞 雨

枝:寒 沙洲:冷

教材